景州历史

家乡区县: 衡水市景县

        景县历史悠久,古为条地。今县城旧址,据《景县志》载,西汉时此地为条侯国故城--北条城(亦名亚夫城);北魏时条县治所由邸阁城(今城东偏北十余里之古城)迁至此地,始为条县城;元初太宗八年(公元1237年)景州治所从东光迁至此地,条县城更名为景州城,历经明清两代至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州城遂为县城。

        该城在北魏后历代均有所修建,初形如卧牛。元文帝天历年间(1329--1330)改修方形,周围4里。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南北门设吊桥,创建东门,四门各刻石匾:东曰“东作”西曰“西城”,南曰“南和”,北曰“北拱”。正德九年(1514年)增建四隅角楼、窝铺16座。后其楼复置匾:东曰“渤海遗疆”,西曰“广川故里”,南曰“东省邻封”北曰“北畿要路”。乾隆九年(1744年)撤旧重修,城墙高二丈四尺,周围长八百六十一丈五尺,城墙底宽二丈五尺,面宽一丈三尺,上砌五尺高女墙垛口,浑砖内门4座:南曰景运门,北曰景星门,东曰景阳门,西曰景福门,又在瓮城外修建门墩两座。嘉庆十八年(1813年)后,连遭大水,城墙坍塌。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州人议修,随高就低,稍事补茸。

      新中国成立后,京县县城逐渐繁荣昌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镇建设得以快速发展。县城街道由原来的3条已增为13条,新景大街为城内主干道,西起西关桥,东至交通监理站,全长1800米,宽30米。随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县政府驻地的扩建,街巷建筑物不断增加,县政府按照南北为路,东西为街,小街为巷确定通名的原则分别于1992年、1998年对城区街路重新进行了命名。命名后的街路主要有:景安大街、景新大街、景华大街、景开大街、景泰大街、南环大街、欧亚路、周亚夫路、市场路、西城墙路、董仲舒路。

      我相信,我的家乡一定会在中国经济发张的高速路上再创辉煌。

邢台学院学生2012级(2014-10-2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