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闺女,长的真俊吧,莱芜的莱芜的口镇的,她娘打小叫她二妮子,劈啦劈 啦去赶集······"。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首歌,这首歌以其幽默诙谐的词风,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迅速走红。在这首歌中,颇为笑点的‘二妮子’一词其实是莱芜话中称呼小女儿,小丫头的用词。在这首歌走红的同时,也使得莱芜方言被人们所熟知。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境内居民创作和继承了丰富的语言,在语法、声调、词汇等方面绝大部分符合普通话和现代汉语,少数部分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由于受临地的影响,北部,东北部靠近博山、章丘,西部靠近泰安,只有东部、西北部、东南部是比较标准的莱芜方言。莱芜方言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与普通话有很大差异。如声调上,sh ch的发音不同于普通话的卷舌音,接近于舌叶音;r作声母时不卷舌而是平舌音;韵母a读作e等。另外,莱芜方言的词缀比普通话丰富得多,如 ‘子‘’拉‘’么‘等。
下面是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莱芜方言词汇:
棒槌子-玉米 干粮-馒头 把棍子-木棍 营生-东西 豆枕-枕头 将才-刚才
年时-去年 过睬-看见 打出溜-滑冰 对伙-寻找 稍-水桶 好生-小心
莱芜方言是一代代莱芜人的智慧结晶,但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现代媒体的发展,莱芜话也在逐渐被同化和 取代。我们在跟随时代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莱芜方言得以益传承和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