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渤海国遗存
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镜泊湖东北牡丹江畔,宁安市渤海镇境内,其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上京龙泉府是当时东北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渤海国强盛时期被称为海东盛国,共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统辖地域北至松花江下游、南至朝鲜半岛北部、东临大海、西南达今辽宁省北部至东部。渤海国与唐朝往来密切,广泛接收和吸纳了中原文化,汉字是渤海国的通用官方文字,渤海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都与唐朝相近。现今可见的遗址有:上京龙泉府遗址、古井址、禁苑址、街坛址、寺庙址、古墓、古桥址、兴隆寺等,主要遗物有:石灯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龟、文字瓦等。国家对加强渤海遗迹的挖掘、保护和研究工作非常重视,1961年渤海国上京龙泉府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上京龙泉府视察时,指示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渤海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研究力度,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近年来,国家财政部、发改委、文物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及专家多次到渤海国遗址进行考察,国家将投巨资设立渤海国遗址保存保护和展示项目,包括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期准备工作。
宁古塔遗存
宁古塔系中国明末、清初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旧城在今海林市旧街,新城即今宁安市区,现存大石桥、泼雪泉、望江楼等历史遗迹。清代宁古塔将军管辖包括今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被沙俄侵占的乌苏里江以东六十万平方公里,黑龙江以北的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宁古塔文化分为地域的土著文化和外来的客籍文化,特别是宁古塔流人文化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最为深远。原明朝的兵部尚书张缙彦、江南著名诗人吴兆骞、《绝域纪略》的作者方拱乾以及金圣叹、郑成功的后人等都发配到宁古塔,著名的流人汇聚在宁古塔,中原文化与土著文化交融,形成了别有特色的宁古塔流人文化。
中东铁路遗存
1903年,沙俄在中国东北修筑的中东铁路,今海林市横道河子镇成为了当时哈尔滨之外中东铁路咽喉重镇,大量俄罗斯人涌入,纷纷在此经商建厂,修别墅建公寓,许多建筑都存留至今。目前横道河子镇有保存完好的东正教堂、大白楼、机车库和俄罗斯老街等建筑200余栋。在国务院日前公布的中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中东铁路建筑群首次作为工业遗产名列其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