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产于清咸丰元年(1851)。时安徽歙县人王家锐在县城创办王正丰酱园,采城北赤步锄头农民种植“寸钉椒”,用家传秘方酱制而成,至今130余年历史。其色泽紫褐,清香微辣,咸中带甜,脆嫩可口,含胡萝素、抗环血酸等营养成份多种,开胃解腻,风味独特,成龙游名产。民国时年产约30担,2/3销往沪、杭等地。1963年3月,赤步堪头建小辣椒厂,加工成品约300担。70年代后龙游小辣椒濒临绝迹。1983年后,重建生产基地30亩,年加工成品约200担。1986年湖镇小辣椒厂建成投产。1988年种植200亩,加工成品1200余担。小辣椒原以工艺竹筒盛装,近年改玻璃罐头瓶装。销沪、甬、京、皖、粤等省市,港、台同胞常慕名求购。都是“辣”惹的祸 2005年5月的一天,一则“爆炸性”的消息从浙江衢州龙游传出:龙游县开始对龙游小辣椒生产企业进行专项整治,要求停止生产带辣味的“龙游小辣椒”,对超市、旅游景点等销售的辣味“龙游小辣椒”责令撤柜。
辣椒本来就是辣的,为何不能生产带辣味的?
采访当天,刚到龙游,一场暴雨如期而至,使整个县城笼罩在一片雨雾当中。这个美丽的县城却拥有两张“名片”:龙游小辣椒和龙游发糕。而今龙游小辣椒却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记者随即走访了几家当地规模比较大的超市,货架上只剩下不带辣的龙游小辣椒,营业人员说带辣味的早就撤了。显然当地有关部门对龙游小辣椒动真格了。
在一家特产专卖店,当记者提出要买点带辣味的龙游小辣椒时,店主遗憾地说,前几天整治的时候早就没了,如果真要的话,家里还有两瓶,可以拿来卖给你。当问及为何要撤柜时,店主也想不通,“其实带辣味的龙游小辣椒卖得挺好,顾客也很喜欢,不让卖了那也没办法,原因说不上来。”
龙游县质监局王文清副局长告诉记者:“龙游小辣椒原是浙江省龙游县北门外的农家品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加工历史,其特有的紫砂土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培育出与众不同的小辣椒,也叫“寸钉椒”,顾名思义,在辣椒长到一寸左右时采摘,将采摘的新鲜嫩椒去蒂,连续轻榨几次,以除去辣椒的苦辣汁,然后再腌制,这样口味咸中带甜,脆鲜可口,一点都不辣,渐渐形成龙游小辣椒的特色。”
龙游小辣椒有着不凡的身世。在乾隆、嘉庆、道光年代,龙游小辣椒一直是由农家自行种植,并制成酱辣椒成为家庭中常备小菜供自己食用。清咸丰元年(1851年)一安徽商人在龙游县创办“王正丰酱园”,用家传秘方酱制龙游小辣椒,从而成为专业生产,并因独特的原料和风味而成为龙游名产。咸丰三年被御封为皇室贡品,声名远扬。在新中国成立前,龙游有“王正丰”、“广和”等6家私人酱坊加工龙游小辣椒,年产量约10000~15000公斤;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龙游小辣椒厂,年加工成品15000公斤左右。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慕名品尝,对其独特风味大加赞赏。龙游小辣椒的知名度大增。
此后,龙游小辣椒融汇传统工艺及科学配方,采用小辣椒胚胎、外观光泽鲜亮、形小肉厚、口感脆而不辣、鲜香爽口,已经深入人心,渐渐成为龙游种植业和加工业的一个拳头产品。
王文清副局长说,“由于近几年,有些生产小辣椒的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在原料收购环节上放宽条件,对小辣椒的大小、品质不作规范要求,有的甚至擅自改变产品标准,把带辣味的红辣椒、野山椒掺入龙游小辣椒中,改变了龙游小辣椒的传统风味。已影响这一传统特色品牌的产业发展。龙游小辣椒变味,引起了
龙游县铜鸟食品厂生产的龙游小辣椒占了整个市场的70%的份额,对龙游小辣椒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龙游小辣椒主要市场为杭、嘉、湖地区,年销量预计可达80—100万瓶,通过市场调查,在上海市区年销量为300万瓶。近年来,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富有营养、开胃解腻的酱腌菜备受人们青睐,消费量极大,市场主要集中在不吃辣传统地区。
作为主要参与者之一,1987年,程朝荣集合龙游所有生产小辣椒的企业制定了一个行业标准。其中对龙游小辣椒产品确定了一个系列,即口味有不辣的也有辣的,然后申报政府有关部门,最后考虑到龙游小辣椒的传统风味,生产带辣味的辣椒产品标准没被有关部门认可。
1993年,当新的水果罐头腌制方法运用到小辣椒生产上时,加上市场的需求增大,生产龙游小辣椒企业对行业标准进行了修改,口味定位为“似辣非辣”。
然而,龙游县有关部门认为,“似辣非辣”的定位不伦不类。
1997年,龙游县专门成立了龙游小辣椒协会,以规范地发展小辣椒产业。
1999年在申请龙游小辣椒证明商标时,龙游小辣椒协会又一次对龙游小辣椒产品标准进行了修改,定性为“微辣”。
从“不辣”到“似辣非辣”再到“微辣”,岂不越来越辣了?
面对记者的疑问,程朝荣解释说,“这个辣与不辣的标准真的很难确定,又没有一个具体的技术和数据来鉴定,这主要是和个人的口味有关系,经常吃辣的人吃龙游小辣椒是一点都不觉得辣,而一点都不会吃辣的人却觉得龙游小辣椒有点辣。总之一句话,龙游小辣椒是不辣的。”
程朝荣说其实我们是被“传统”紧箍住了自己的发展步子。龙游小辣椒的口味作为一种特色产品,他的市场毕竟有限。企业要做大、做强,龙游小辣椒要发扬光大就必须创新。不然将面临市场萎缩的困境。为此,铜鸟食品厂在2002年尝试推出“辣系列”,没想到市场反应不错。而生产“辣”的技术有三种,一种是在小辣椒上加辣油,但外观不雅,被排除;另一种是产品中加入几棵野山椒;最后一种是在辣椒中提取辣汁,作为龙游小辣椒的调料,后两种加工方法都能使传统不辣的龙游小辣椒变辣。
也正是后两种的加工方法,使县质监部门认为个别企业生产的龙游小辣椒掺入带辣味的辣椒,改变了龙游小辣椒的特有传统风味,不符合既定的行业标准。
企业求发展,产品搞创新,又有市场,应该是好事,有关部门为何要“为难”企业呢?县质监局王文清副局长解释说,我们不是不支持企业的创新,但龙游小辣椒的特色是不辣的,历史悠久,而且有一定影响力,决定了我们应该积极做好工作,把传统特色产品做好,做强、做大。退一步讲,如果企业生产带辣味的产品,那就不是真正的龙游小辣椒了。
县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我们对此进行了整治。”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wxcuecho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67228100.html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meimeiyjecho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