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贵生书院

家乡区县: 湛江市徐闻县

古代徐闻县民风好斗人皆轻生,汤显祖为了推广中原文明化土著之俗,其联合知县熊敏捐俸银在徐闻县城西门塘畔创办了一所“贵生书院”,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而化其轻生之俗。并宣传“君子学道则爱人”、“天下之生皆当贵重”的人生哲理。
书院前有明代石道,全长732米,宽4.6米,东西走向,路面有牛车车轮辗成轨迹2道,深达13厘米。沿石道西走300米有学宫,建于明,仅存大成殿,1986年重修,现完好。书院和石道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汤显祖将书院的12间教室,分别命名为审问、博学、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 身、齐家、治国,并在《徐文留别贵生书院》一文中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汤显祖在教学上对弟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扶理谈修,每日津津不厌。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   清《王夫子宾兴》碑文曰:“自明义仍先生来徐闻建书院,而徐益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辍魏科登赋仕,后先辉映,文风称极。”明万历19年至崇祯年间徐闻连年旱灾,民食不果腹,但人人向学,仍出了15名举人。明清两代徐闻多次修缮贵生书院,并订立了《院规条》,还拨出学田96石作为会科经费,可见汤学已经深入徐闻人心。汤显祖病逝的消息传至徐闻,徐闻县兴建了“汤公祠”,以此表达当地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
定居徐闻的明朝探花刘应秋(祖籍江西)所写的《贵生书院记》“诸子弟业闻义仍贵生之说,有如寐者恍焉觉寤,可不谓旦夕遇之乎”“义仍文章气节,嚆矢一时,兹且以学术为海隅多士瞽宗,则书院之兴颓,吾道明蚀之一关也” 清乾隆丁丑进士蒋士诠《玉茗先生传》赞汤显祖“立贵生书院讲学,士习顿移”
贵生书院现存的清咸丰三年《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云:自明汤义仍先生来徐创建书院,而徐盖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掇巍科登仕,文风称极。
历代的统治者非常珍惜汤显祖的业绩,把贵生书院继续办成徐闻重要的教育场所。明万历知县熊敏允置书院官田,纳租给生员科资及学道印刷考卷之用。清道光间知县王道光,赵榛卜地重建书院,知县孙东畅在此创立宾兴。同治间,知县王伯良增设书院月课以振文风。咸丰间知县梅占元奉文拨归书院田。光绪年间徐闻县知县许南英(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之父)亲临书院,当堂主讲,教书育人。

蓝~~梦(2014-10-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