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南宫市

家乡区县: 邢台市南宫市

       大家好,我是陈童,来自邢台南宫市,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的历史。

       南宫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汉初年始置县,距今已有2100多年,因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宫适(音:括)曾封邑于此,汉高祖刘邦取其复姓命县名,以示“尊周礼、敬贤人”之意。境内有普彤寺、普彤塔始建于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为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清末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张裕钊手书“重修南宫县学碑记”,创立“南宫体”书法,现已风靡海内外。南宫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为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冀南军区、冀鲁豫边区省委驻地,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宋任穷、王任重、陈再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工作和战斗过,南宫人民的优秀儿女张霖芝、李菁玉、马国瑞等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最为著名的便是南宫市的普彤寺。

     

      普彤寺在南宫市的旧城,普彤寺里有座普彤塔是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七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落成,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了,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一年,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佛塔,人间稀有至宝”。

    

    

       如今的寺院,是南宫市1992年重建而成的。主持这次恢复和重建的是一位在中国佛教界声名远播的人物——弘川法师。1984年8月,弘川法师冲破种种阻挠,毅然从台湾经香港飞赴祖国大陆,被原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誉为“中国第一爱国僧人”。改革开放后,人们尊佛、敬佛热情得到充分释放。1992年南宫市人民政府遵从群众意愿,批准同意省佛协再建名刹修复神州第一寺——普彤寺的提议。弘川法师开始了艰难的筹建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筹备,1993年11月奠基,至1996年9月26日便隆重举行了普彤寺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佛界高僧、各界人士以及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数万人参加了这个庆典。

     

      1966年邢台地震时,塔顶震掉铜佛三尊,均为红铜质菩萨像,最大的一尊是观音菩萨,高41厘米,重8.25公斤,观音菩萨安详地坐于“海天佛国”(东海小岛普陀山)崖岸,衣著佛珠、手持佛经、口念咒语,一足踏岸边莲花,一足伸向海水,水中浮莲承接,海水波涛滚滚,上浮海马、海螺、游鱼等海生动物和佛经、元宝等物,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庄严形象栩栩如生。

      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了南宫多元化的历史文化特色。南宫是佛教传入中原的第一站。境内的普彤塔、普彤寺是佛法东来后,由第一批御准传法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亲自主持修建的,距今已有1940年的历史,比著名的洛阳白马寺还早一年,是国内最早的佛教建筑,为“中华第一塔、第一寺”。近年,境内又发现多处南北朝及唐代寺庙遗址,出土了大量汉白玉佛造像,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为国内重要的佛教考古发现之一。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南宫历史文化,并且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的文化特色。

 

澎湃小青年(2014-10-2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