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黔北大地,无论是中部的红花岗、汇川、新蒲、桐梓、遵义县,还是西部的仁赤习,无论是东部的湄凤余务,还是北部的绥正道,到处显现火热的建设场景。围绕白酒、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等“十大工业产业”,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布局规划立足“四个结合”:长远发展与目标相结合,实现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先集中建设核心区,逐步滚动发展。
目前,遵义形成了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1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区;19个重点园区已全部纳入省“100个产业园区成长工程”。园区起步区规划面积达122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803亿元。规模工业企业由554户增加到806户,净曾252户。
遵义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将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计划,到2017年要实现工业增加值达1500亿元,年增长22%以上。[6]
新城规划
201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84.7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4%;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66.1亿元,增长33.1%;财政总收入356.6亿元,增长2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6.8亿元,增长21.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5.8亿元,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0.4亿元,增长14.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49元,增长1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完成2222.6亿元、1203.6亿元,均比年初增长29.8%;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提高2个百分点、达78%;23.3万人脱贫,正安县和20个重点乡镇“减贫摘帽”。
全市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700.25亿元,同比增长17.5%,超贵阳90亿元,占全省比重24.6%;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1.3%,提升2.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企业利润达256.2亿元。全年入住19个重点产业园区的725家企业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近850亿元,约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0%,上缴税收总额95.87亿元,从业人员11.4万人,为遵义“工业强市”战略提供强有力支撑.
新蒲城市组团
赤水佛光岩新蒲城市组团为未来遵义市中心城区"一主两副一区"城市空间布局的城市副城区,是未来200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北经机场高速至遵义机场28公里,向东通过绕城高速连崇遵高速和杭瑞高速,向南在深溪连杭瑞高速,向西经高新快线连北部城区,经3号路连新火车站城市组团,经新南快线连新火车站城市组团和南部城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人口30万。集科教、会议疗养、休闲度假、文化体育、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其城市规划建成区四至范围:北以中桥水库,南至新中公社,西靠板山,东邻太阳山、中桥学校一线。由市级行政办公区、城市广场公园区、城市商业中心区、科教文化区、城市生活区、会议会展休闲度假区、生态走廊区、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区、高科技产业孵化园区九大功能分区组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