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境内有一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河流,它就是贾鲁河。翻开河南地图,人们可以看到今天的贾鲁河发源于新密市,向东北流经郑州市,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最后流入淮河。它全长255.8公里,我们熟知的金水河、索须河、熊儿河、七里河、东风渠都是它的支流,淮河水系主要支流之一。古时的贾鲁河水量充沛,可通舟楫,还时常有洪水泛滥,因此,古人又将它称为小黄河。今天的贾鲁河虽然浅可见底,但它仍是河南省境内除黄河以外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一.千年古河
贾鲁河可称得上是一条千年古河。有人考证,认为它的前身就 贾鲁河是楚汉相争时的“鸿沟”。据史料记载,鸿沟乃战国时期魏国所凿,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通,故道今荥阳市北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东流经开封境内,再南下注入颍河,当时开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灌溉农田。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至惠王三十一年(前339年)连通了济、濮、濉、颍、汝、泗诸水,成为当时中原大地上的主干水道,以此为主形成了水路交通网和大面积的灌溉区。因此,鸿沟一带在当时也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秦朝末年,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在此对峙,后楚与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以东者为楚”。这个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鸿沟就是今天的贾鲁河。
如果“鸿沟”一说属实的话,那么贾鲁河已有近2370岁的高龄。
二.难忘贾鲁
元朝至正年间,已经淤废的古运河,又被引入新的水源,重新具有了勃勃生机,这要感谢另一位历史名人——贾鲁。
贾鲁,字友恒,元代山西高平人,幼年时便聪慧好学、志向远大,长大后博学多才、谋略过人。他曾担任过儒学教授、潞城县尹、户部主事,还参加过《宋史》的编修,后又曾任检察御史、工部郎中、行水督监等职,其间多次主持治理黄河水患。据说贾鲁为了找到水患发生的原因所在,曾沿着黄河水道不辞劳苦往返数千里以勘查地形、水势。凭借着长期的实地考察和多年的治河经验,他逐渐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治黄方略”。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山东曹县白茅堤决河改道,淹没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十多个州县。此后几年间又多次决口,两岸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生活苦不堪言。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55岁的贾鲁受命于危难,出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河南、山东15万民工和2万士兵,开始了浩大的治河工程。他采取了疏浚和堵塞并举的方法,即在疏通黄河故道和支流河道并开凿新河道的同时,堵塞缺口和豁口,修筑堤坝,并首次采用沉船法,将27艘大船捆绑在一起,再装满石头,固定于决口处,之后在船体上凿洞使之沉没,最终堵住决口,将水重新逼入故道,至十一月,所有土木工程完毕,大功告成,多年的水患被平息。这就是我国治黄史上著名的“贾鲁治河”,贾鲁的名字也因此而被载入史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