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娃集团在困境中逆势而上

家乡区县: 湖北省监利县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不少企业难抵经济下行压力,纷纷调低市场预期。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娃集团却逆势而上,响亮提出销售收入力争翻番;2008年9月以来新增员工1500多人,董事长谢松柏对员工庄重承诺:不裁员、不减薪,干得好的甚至可以大幅加薪。
逆境中的爆发力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不少企业难抵经济下行压力,纷纷调低市场预期;
福娃集团却逆势而上,在2008年销售收入11.7亿元基础上,响亮提出2009年向20亿元目标迈进,力争实现翻番;2008,2009年,公司新增员工15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返乡民工;春节一上班,董事长谢松柏对员工庄重承诺,不裁员、不减薪,干得好的甚至可以大幅加薪;2009年3月中旬,公司安排近百名金牌员工、金牌主管分赴庐山、韶山、武当山旅游。
到福娃集团走走看看听听,深为企业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所感染。
16日,记者来到福娃食品四分厂。透过参观走廊玻璃,可以看到,碎米经过浸泡、磨粉、搅拌、分割、烘烤、膨化等工序,变成香脆可口的米果。据介绍,大米在这里经过加工转化,附加值提高近30倍。
现代化的生产线旁,是硕大的仓库,里面空荡荡。仓库外边,停放着几辆尚未装满货物的大卡车。
公司行政总监方冰介绍,现在原本应是淡季,但今年淡季不淡,米果、八宝粥等产品基本上是刚一生产出来,就被排队等候的经销商运走。销售部门大量订单不能兑现,不断向生产部门催要产品,公司只得安排工人三班倒,日夜加班保质保量保供给。
为尽量满足市场源源不断的需求,2008年9月四分厂有两条线投入生产,吸纳900人就业。另有两条生产线正在安装,预计5月投产,届时再安排600人就业,目前,这些员工正在带薪培训。
四分厂建设未完,建设五分厂的规划已经做出,正着手启动。
当晚,刚刚在荆州市参加完银行授信活动的谢松柏,带着省农行3年内授信3亿元的合同回到公司,接受记者采访到20点30分。随后,他又与来自广东的广告策划公司人员细谈至凌晨,谋划如何进一步打开市场。
十年专心磨一剑
经济严冬中要实现产值翻番,在不少人看来,仿若痴人说梦。
谢松柏说,公司有良好的产品结构和品牌积累作支撑。
从2008年销售收入结构中,可以看出点门道:销售收入11.7亿元,其中大米5.2亿元,饼干及休闲食品达6.5亿元。尤其让人看好的是,精深加工产品产值占到总量近8成。
2009年20亿元的奋斗目标中,附加值大的精深加工产品比例将进一步提高。可以说,福娃已经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路子。
然而,福娃走到今天,一路并不平坦。
1997年,国家出台粮食收购“封闭运行、顺价销售”政策,这让一年纯赚800万元、小日子过得蛮舒服的谢松柏顿时陷入困境。这逼着他思考:粮食粗加工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一定要迅速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又能利用当地优势资源,还能加快企业积累。谢松柏想到了粮食精深加工。
1998年,奔日本、跑湖南、下上海,谢松柏想千方设百计,打破国内外技术封锁,请来各路专家,用半年时间,在上海造出了第一条米果生产线。当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这一年,至今仍被看作是公司发展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2003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同时产品结构出现分水岭,精深加工产品与初级加工产品平分秋色。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不做品牌是等死,做品牌说不定死得更快。”创与不创,都是个问题。
最终,福娃人选择了创造品牌与坚守品牌。
竞争中不断创新
谢松柏坦言,1998年至2003年期间,企业从千万元级成功跨上亿元级这一台阶,历经市场、团队、品牌等多方面的磨砺与建设,并非一帆风顺,走了很多弯路。
但正是这种选择与坚守,福娃迎来了奥运会等众多历史机遇,福娃品牌迅速成长壮大。
当市场需要吃好时,他们推出了营养食品;当人们追求健康时,他们将绿色、有机食品摆上百姓餐桌。
经历过市场见血的拼杀,福娃集团体悟到:企业行为一定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一定要符合消费者需求;公司一定要讲诚信,在创业时就要有做长远大事业的准备;专业人做专业事,不涉足自己不懂的行业,要讲科学。
从1993年创业至今,公司没有一笔银行贷款信用不良记录。公司每月1日为工人发工资,管理人员要晚几天,每个学期开学前一个月底,提前为工人发工资。
正是有了前期的成功探索与积累,才有后期的爆发式发展。公司成功地找到了一条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子,近5年,福娃集团创下年均增速超过30%的奇迹。
16日,潜江市周矶镇小老板尚白平押送25吨糙米卖到福娃集团,福娃集团现款结账。
两年前,尚白平和福娃集团携手合作。尚白平发挥紧靠田间地头的优势,从农民那里收购优质稻谷,按福娃集团的标准加工成糙米,再将糙米卖给福娃集团。
这是个皆大欢喜的买卖。
对尚白平来讲,此前他的小加工厂靠夫妻二人打拼,既要组织原料,又要愁销路。毕竟规模小,加工好的大米到了火车站,联系车皮的事往往要耗费7—10天,时不时会出现米被积压过久变质降价的事情。
对福娃集团而言,过去每到稻谷收购季节,要收购员、质检员等众多人员带着大量现金到地头收粮,企业要与众多中小加工厂争抢粮源,成本高居不下,还得日夜担心现金安全。
产业链条内部长期这样无序竞争,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谢松柏经深思熟虑,广泛动员,决定让一部分利润给这些加工厂,使他们成为自己的一个加工车间,为公司提供糙米,将产业链条的前端整合起来。
从争抢粮源到协同作战,看似一个简单的变化,却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对尚白平而言,少了在外找市场的压力,一心一意加工糙米,现在每月给福娃的供货量达250吨,是以往的一倍,利润更是大幅增加。
在福娃集团看来,企业在市场上拼搏时轻松多了。福娃集团算了笔账,收购糙米,减少外派人员,减少力资支出,更重要的是,少了占总重量23%的谷壳和杂质倒腾,腾出了巨大的仓储容量。
对福娃而言,还找到了一个更容易推广优质稻的渠道:这些被整合的加工厂,更是一个直接引导农民种植的桥头堡和义务推广站。福娃所需要的优质稻,直接通过一线的加工车间发出引导信号。因为,这些加工厂收购的稻谷,每公斤高出市场价格1角。
目前,被整合到福娃产业链前端的,除监利本县外,涉及到潜江、洪湖等地的10多家大米加工厂。仅此一项,福娃集团的采购成本下降近2个百分点。
第一个在湖北大米加工行业将麻袋换成塑料包装袋,将广告词进行版权注册保护,与大专院校合作“借才生财”……一路走来,福娃不断创新,不断攀高。
正是有了福娃集团的大力拉动,监利县早稻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21.8万亩,扩大到去年的39.2万亩,预计今年面积将达到44万亩。
正是有了福娃集团在持续创新中不断壮大,在监利县新沟镇才产生出了福娃食品工业园。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小镇上,老百姓不用进城,就可在步行街上漫步购物。

心中的执念(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