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夕照

家乡区县: 南京市六合区

via风霜洗礼)滁河是六合的母亲河,休闲广场、观景步道、亲水平台、特色景坪、观景亭、游船码头等错落有致。

滁河夕照是六合“古城十景”之一。清代诗人汤沐曾作《滁河竹枝词》一首,生动地描述滁河当时的情景:“老鹤墩前春涨多,吴王城下水增波;盈盈一派来何处,半是滁河半皂河。急水沟深路易迷,滩圩近喜筑长堤;船行十早无他树,杨柳飞花两岸齐,夕阳冶浦涨秋迟,古渡龙津月上时;收缆渔舟原不远,侍婆墩畔女郎祠……”水是生命之源, 如果说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滁河就是六合的母亲河。滁河,古名涂水。唐代改涂水为滁河。滁河系长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源于安徽省肥东县梁园,宛转曲折东流。滁河干流全长269公里,在六合有95公里。滁河面宽百余米,圩区地势低平,河道迂回曲折,横贯六合全境。滁河入江出口有6处,六合就有4处。瓜步古渡口是滁河最古老的入江口,滁河入江,长江入海,河、海江、海汇合于瓜步,成为水上交通要冲。相传秦始皇东巡,就是从栖霞古渡横越长江,驶入瓜步渡口,进滁河,抵棠邑,舍船登陆,轼车回京。数千年来,沿滁百姓喝的是滁中水,吃的是滁边粮,在没有战火和自然灾害的年代里,人们过着宁静而又悠闲的生活。据载,滁河“侧呼为龙潭,有蜃母居之,每山水乍溢,则有物出,自江而人潭,或露头角,群鱼从之,沂流而上,渔者追捕,富于所获”。六合地处滁河下游,承受着滁河上游洪水泄洪压力,且受江潮顶托,洪涝夹击,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滁河六合段河床狭窄,深浅不一,冬令交通埂阻,夏秋则漫溢成灾。历代以来,滁河水害严重。解放以来,六合人没有停止过对滁河的改造。制订滁河治理规划,兴建了系列滁河整治工程,疏浚河道,建闸泄洪,兴建枢纽,切弯裁直,加固河堤,疏浚航道。至此,滁河水位被稳定地控制,确保航运畅通无阻,生产生活用水有了保障。一方水土养活一方百姓。滁河流经六合区治所雄州街道,古云“浮桥两侧舟楫鳞萃”,雄州因之商贾云集。2006年,六合启动整治河滩工程。他们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筹集资金,用文明创建的标准,建设河滩。规划用5年时间,打造出一条新颖靓丽、雅趣盎然、环保毓人的现代化滁河风光带。先期启动流经市区9.6公里长的河滩,已经完工,总投资达15亿元。秋风爽爽,绿柳佛岸,漫步河滩,心旷神怡。昔日的荒滩,成了优美的花园。每当夕阳西下,节庆假日,人们尽情享受河滩风光。

陈娟(2014-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