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确实是一个让你大脑震撼的地方,不是空口说大话啊,只要你花个几分钟来了解一下就可以体验到震撼感。今天就先来了解一下我的家乡---云浮的概况吧!
云浮的概况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游以南,东与肇庆市、江门市交界,南与阳江市、茂名市相邻,西与广西梧州市接壤,北临西江,与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隔江相望。全市位于北纬22°22\'~23°19\'和东经111°03\'~112°31\'之间。全市土地面积777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8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6.69万公顷。人均耕地0.032公顷。
云浮市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硫铁矿等50多种。石材加工历史悠久,素有“石乡”之称。全市有4000多家石料建材及石料工艺企业,是中国四大石料建材生产基地之一,在国道324线两旁形成连绵不断的百里石材走廊。云浮硫铁矿储量、品位均居世界首位,被誉为“硫都”。
云浮市是沟通大西南,连接珠三角的交通要道。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拥有年吞吐量350万吨的六都港,有直达香港的货运航班,广茂铁路贯穿云浮全境,全国首条县级地方铁路——罗(定)阳(江)铁路已建成通车,以324国道为主干线的公路网纵横交错,全市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信息化建设有了良好开端,开通了云浮石材网等一批专业网站。
云浮市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市区内石山多而秀,岩洞奇且美。有蟠龙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洞内之“宝石花”、“玉罗伞帐”玲珑剔透,晶莹如玉,令人叹为观止。蟠龙天湖景区设施完备,湖光山色,旖旎迷人。有1300多年历史的新兴龙山国恩寺是六祖惠能禅师开山创建和圆寂之所,与以龙山温泉为重点兴建的各具特色的别墅群形成省级旅游度假区。位于云城的邓发故居和位于罗定市的蔡廷锴故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蟠龙洞、蟠龙天湖、新兴龙山温泉、国恩寺和罗定聚龙洞、龙龛岩等景点构成的云浮“龙之旅”已成为粤、港、澳、台等地及海外游客的旅游热线。
历史发展
云浮县境内出土的古生动物和智人牙齿等化石证明,早在三四十万年前,就有剑齿象,大熊猫等20多种古生动物在这古老的土地上栖息繁衍,距今1万年前就有晚期智人在这里过着穴居的生活。境内出土的石矛形器、石锤形器和西蛙铜鼎、雷纹铜鼓、青铜编钟等古代文明证明,在新石器至青铜器时代就有古越族人在这里劳动和生活。(秦汉时期,这里为越族人的聚居地。到了宋、元、明时期则是壮族、瑶人的聚居地)周代本县境为百越(粤)地。
秦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本县地属南海郡,秦末为南越国地。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南越国,开郡置县,本县地域属端溪县(县治在德庆)和高凉县。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县地中部和西北部属晋康郡,东南部属新宁郡。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年),置安遂县(县治在连滩),县境西北部属安遂县。梁武帝普通四年(523年)县境东南部属新兴县,西部属开阳县,西北部属安遂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县境西部属泷水县,西北部属安遂县,中部和北部属端溪县,东北部属高要县、博林县,东南部属新兴县,南部属铜陵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县境东南部属永顺县,西南部属富林县,西部属泷水县,西北部属安遂县,中部和北部属端溪县。唐武德四年(621年)设勤州,领铜陵、富林二县。天宝元年(742年),将全国各州一律改称为郡,勤州改称为云浮郡,(这是"云浮"地名的由来)县境南部属其辖。唐至德二年(757年)改安遂县为晋康县,县境西北部属其辖。宋开宝五年(972年),晋康县并入端溪县,永顺县并入新兴县。县境西部属泷水县,中部和西北部属端溪县,东南部属新兴县,西南部属阳春县,东北部属高要县。元朝沿袭宋制。明洪武九年(1376年),县境中部和西北部属德庆州晋康乡,西部仍属泷水县。明万历初年(1573年)镇压境内瑶族人民的武装斗争,屠杀和驱赶瑶族人民。万历五年(1577年)建立东安县。
东安古城历史
东安县城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闰八月,次年二月竣工。城池周长为384太,东起明伦堂侧(今城基路影剧院侧),西至城隍庙旁(今邓发小学),南起南门楼(今同福超市对面),北至镇远楼今城基路区武装部),形似椭圆。
城内建有守府署、县署、社学、总部、分司、儒学、明伦堂、捕厅、仓、城隍庙、关帝庙、圣庙、文昌庙等。县公署的房有县治正堂、二堂、三堂各3间。正堂西有仪仗库、库房各一间(明万历十年移于二堂之东);二堂东建有1楼(楼前厅房3间);东西吏舍共14间;戒石亭在甬道中仍设门1座;大门内之左设有土地祠3间;大门内之右设狱房5间;头门3间。县公署前,东有申明亭,西有旌善亭,照墙1座,左右有两门;正堂后衙舍有前后厅各3间,后房5间,左右厢房各两间;在衙舍后有应宿楼1座,箭道1座3间,亭1 所。县丞衙署在正衙东;主薄衙署在正衙西抚瑶厅;分司1所在县治西;社学1所在分司之右。房屋结构为两进或3进,中间设天池。城内县衙之墙用青砖结砌(青砖规格为36X18X12厘米);房顶由杉木与瓦组成。瓦大装小嵌,且用灰吻合。圩市、官铺,在建县初时为茅茨结构,后发展为泥砖或青砖瓦木结构。
明清时期的东安县城池周长有1267米。城内有乐平坊(“坊”即街道)、麟秀坊、龙盘坊。街道多为石板、青砖铺设,约宽4米。城外有都春一坊、都春二坊、长春坊、宾阳一坊、宾阳二坊。
民国3年(1914年)东安县改称云浮县,民国21年(1932年)开始,陆续拆毁旧城墙,并扩建街道。以后,逐步扩建成为东西走向1430米、宽9米的街道。城区面积约为0.28平方公里,街道两旁共有铺300余间。中时建设还有猪牛市场、太邱书院、延平书院、桃园书院、平阳书院、平民医院等。县城建筑总面积有5.88万平方米。街道铺户为岭南建筑风格。铺面为骑楼,骑楼后面为平房。骑楼为两层砖瓦木结构,走廊2.5米宽,楼柱为青砖砌。房内墙壁多为泥砖结砌,少部份为青砖结砌,房顶为瓦木结构。
民国38年东安县城范围东至公信押(现兴云中路建行侧),西到屏风山(解放西路)南到太邱书院,北到镇远楼,东北到九星岩路口。全城从东到西有中山路、石麟路、大南路、玉屏路4段主在街道。
新中国成立后,城区范围继续扩大。至1992年(县级云浮市)的范围东到罗沙村,西抵九龙桥,南至石仔岭,北达罗斗岗岗咀桥,面积12.9平方公里。
到了1994年新成立的,云浮从肇庆分出来,成为了地级市, 下辖罗定、云安、云城、郁南等。
云浮特色
富足的资源,便捷的交通,近年蓬勃发展的经济,出彩的艺术文化,怡人的风景名胜,著名于古今的人物等等都是云浮的特色!是不是觉得的这特色很多?所以说会让你的头脑震撼嘛!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会一一向大家介绍云浮的“震撼”。
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