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湿地作为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每年都要接待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鸟在此栖息
特点
海兴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食物资源,使这里的鸟类非常丰富。由鸟类环志回收的初步结果、鸟类的多样性以及具有国际重要意义鸟类的数量,都证明海兴湿地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一个突出的、重要停歇地,。也是鹭类、鴴鹬类鸥类等一些水鸟的重要繁殖地,以及鹤类和雁鸭类的重要越冬栖息地。初步查明这里分布着237种鸟类,每年春秋迁徙时在此停歇觅食的鸟类多达百万余只,丰富的鸟类资源成为本保护区的显著特点。由保护区的鸟类组成来看,主要营树栖生活的雀形目鸟类相对较少,而鴴形目和雁形目等水鸟占有较大比例,这与该区域多水域而少林木的生态特点相吻合,凸显了本保护区的湿地特色。依据鸟类的季节成留及迁徙活动情况,可分为留鸟、旅鸟和候鸟,候鸟又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等季节生态类群。保护区有夏候鸟62种,占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6.6%,主要是鴴形目、雀形目和鹳形目的鸟类、分别占保护区夏候鸟总种数的30.6%、显了本保护区的湿地特色。冬季由北方迁来越冬的冬候鸟24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0.3%,是保护区鸟类多样性最低的季节,其中雀形目11种和雁形目8种分别占冬候鸟总种数的45.8%和33.%,二者合计占冬候鸟总种数的79.1,是冬候鸟中的优势类群。春季北迁繁殖和秋季南迁越冬时经过保护区的旅鸟种类最多,有121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51.9%。春季除旅鸟和留鸟之外,还有迁到的夏候鸟。秋季除旅鸟和留鸟之外,还有尚未迁走的夏候鸟。所以春秋两季是保护区鸟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季节。
种类
在海兴湿地的237种鸟类中,古北界鸟类最多,有16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70%,以旅鸟和冬候鸟类为主,代表种类有东方白鹳、大天鹅、灰鹤、燕雀等。其次是广布种鸟类49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21%。见种类有大白鹭、松雀鹰、普通翠鸟、金腰燕等。常见种类有池鹭、董鸡、白头鹎等。海兴湿地面积辽阔,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不仅为大批旅鸟鸟提供良好的暂栖觅食生境,而且是许多鸟类适宜的繁殖场所,特别是在广阔的湿地生境类型中,形成以地面的芦苇中筑巢为主的繁殖鸟类群/夏候鸟组成,计有88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37.8%。比较常风孤主要繁殖鸟类有骨顶鸡、四声杜鹃、大山雀、树麻雀等。海兴湿地有4种我国鸟类特有种,即中华秋沙鸭、白头鹎、震量鸦雀等,占保护区鸟类的1.7%。海兴湿地分布的小鸦鹃等为河北省鸟类新纪录种,震旦鸦雀为河北省东部鸟类新纪录种。
珍稀鸟类物种
本保护区有19种鸟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占保护区237种鸟类的8.2%。依据1988年12月10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本区237种鸟类当中,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丹顶鹤等7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3%;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等有33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14.2%。
本保护区属于河北省重点保护鸟类的有15种,占保护区鸟类种数的6.8%。被列入附录一的种类有5种,被列入附录二的有24种,属于附录三的种类有6种,在海兴湿地中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3个附录中的鸟类35种,占本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5%。加强对这些鸟类的保护,可为该公约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81种,在本保护区有46种,占协定保护种数的56.8%,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19.7%;《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227种保护鸟类中,在本保护区有133种,占协定保护种数的58.6%,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57.1%;这充分表明海兴湿地是执行以上两项国际双边保护协定,实践政府承诺的重要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