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门古战场遗址位于市境南端古井官冲一带,北起银洲湖,南 至崖门口的水陆区域,方圆数十里。崖门在会城南面约50多公里处,银洲湖之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进入口,出海处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座山像大门一样束住水口,成为海上门户,故称崖门。
崖门口阔仅一里多,有一条长逾百丈的石矶,叫门限石。每当春夏南风骤起,海潮初涨,巨浪汹涌奔向崖门,为限石所阻,激起浪花飞溅,高达丈余,声若雷鸣,远望白浪滔天,蔚为壮观。
崖门形势险要,内可湾泊大船战舰,是防御敌人从海上进攻的要塞。因此,历史上著名的宋元崖海大决战的战场就在此处,此役南宋20万大军全军覆没,左丞相陆秀夫负帝日丙于奇石蹈海殉国,宋朝灭亡。自此,历代皇朝都在此设置炮台,派兵把守。明代设沙村巡检司驻防;清道光年间派千总一员,防兵160名镇守。咸丰六年(1856),新会知县陈应聘指定冈州局拨款重新修葺炮台,并添设子炮台。炮台为半圆形,砌石为基,环筑城堞,正面门额刻有“镇崖台”三字。林则徐也曾派兵驻守于此。
崖门一带尚存许多名胜古迹,如规模宏伟的慈元庙,顶风阻浪的崖门奇石,林木蔽荫的杨太后陵,残砾四散的唐代碗山,后人怀念而建的白鹇冢,校马坪、练兵场、湾船朗等当年陈迹依然存在。
这里遗存着许多历史文物。1956年兴修水利时,在官冲(南宋行宫所在地)一带,曾挖出大量碗碟碎片,经考证内有浙江泉窑、福建德化窑等及其他众多的宋瓷碎片。1991年12月和1992年4月,国家文物局及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部会同广东省文物考古部门两次赴崖门进行实地勘察,发现19处沉船可疑处,又在水下采集到与崖海宋元决战年代大致相近的船板。另一次,在崖门外5公里处原是崖海主战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平沙(现已变为陆地),挖掘出瓷器、陶器和铁器等200多件。
崖门古战场的事迹在史书上有较详实的记载,且有许多遗迹可寻。国家已将崖门的考古工作,列入“九五”科学科技发展规划,成为中国水下考古研究室五大重点考古任务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