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小站相继走出了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等四任“总统”,还有行使总统职能的“临时执政”段祺瑞。小站是北洋军阀的摇篮,产生了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等中国近代史绕不开的人物,还为中国近代史贡献了唐绍仪、赵秉钧、张勋等九位政府总理。这在中国再无第二个地方具备小站这样特殊的历史地位。在西方列强心中,小站的崛起预示着中国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先要从“小站”得名说起。19世纪后期,中日战争一触即发。为保卫皇城,李鸿章调淮军北上,围绕北京布成一道防线,西自河北青县马厂,东至塘沽新城,共计140里,40里为一大站,10里为一小站。1875年,淮军将领周盛传率部移防天津南部一水草丰美之地,此虽小站,却“进能挡关,退可纵横”,遂建立新农镇,开垦良田,并从江南引进粳米稻种,经历百余年的培育,“小站稻”成了举世闻名的“第一大米”,小站自然也因此稻而声名鹊起。
小站成为中国近代史“大转运站”主要还是靠“兵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巨大的耻辱让朝野上下都认识到,中国的旧式军队已走到头。1895年,光绪皇帝任用袁世凯到小站督练新军。小站练兵的成果推动朝廷第一次设立了陆军部,开始全面编练新军,统一了新式陆军的军制。正是小站练兵,实现了中国军队向近代军制的转变,完成了由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过渡,小站成了中国近代军队的发祥地。
鉴于小站练兵的组织性强、影响力大,其势力竟形成了北洋军阀集团。小站练兵实际上是练官,练掌权,最后练了整个中国。此后的民国“大总统、副总统、执政、国务总理、各部总长、巡阅使、各省督军、省长,以及军长、师长、旅长等,均出自小站”。
如此这般地左右和改变了中国的近代史,足见小站不小。
发生在小站镇的两次抗日战事
937年7 月下旬,日寇不断增兵天津,推行所谓“华北自治”,图谋进一步侵吞中国。当时驻防天津市的二十九军李文田师长,召集附近二十九军各旅开会研究对日作战事宜,历史上称此次会议为“七人会议”。第二天午夜,李文田率部向日寇进攻,在东局子飞机场烧毁了日寇飞机二十多架。终因日寇从北平调关东军增援,二十九军撤出天津,向静海、马厂集结。是日,天津沦陷。
驻守小站的是二十九军黄维刚旅,黄旅长是七人会议的成员之一。当时会议考虑小站离市区太远,将黄维刚旅作为总预备队,未参加天津战役。
8月初,日寇分水旱两路向小站进攻。一路由马厂减河逆水而上,从东进攻小站。一路乘汽车,从北直扑小站。因小站无险可守,黄维刚接到情报后,将部队西撤八里,至西小站隐蔽待敌。午夜时分,黄维刚旅突然回师,挟带小站百姓捐献的门板搭上濠沟,挥刀冲杀进小营盘,将驻所在小站镇的日寇五十多人全部歼灭。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日寇未敢进犯小站。1938年8月,盘踞在小站的两股土匪武装,大港的窦同义和小站的李秀成结成结拜兄弟。一天,窦同义为死去的老娘出殡办丧事,日寇闻讯派了一个中队日寇和二百多名伪军前来偷袭,窦同义、李秀成闻讯将其部队埋伏在小站大有桥迎敌。
窦同义曾收容了不少国民党对日作战的溃兵,战斗力较强,还有一门小炮。待日寇汽车开进伏击圈,窦同义一声令下,步枪、小炮一齐开火。那小炮打得很准,一炮就打得一辆汽车燃起大火。他们又向伪军喊话:“中国人不打中国人!”那二百多名伪军也没有一个愿为日寇卖命的,他们一枪未发掉头就跑,结果只把那一中队日寇扔在了阵地上。
此役,摧毁了日寇七辆汽车,七十多名鬼子,除了侥幸逃走了一人,全被就地歼灭。
日寇为报复,曾把小站焚烧了两次,杀死无辜百姓数十人。
马厂减河记忠魂
1937年8月,二十九军黄维刚旅千余人在洋闸与日寇血战了两天一夜,最后,只有少数人突出重围,大部分健儿都壮烈殉国了。日寇为恐吓抗日军民,强迫民夫将烈士遗体抛入马厂减河。波涛奔腾的马厂减河里漂满了烈士们的遗体,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
看着那漂漂流来的健儿遗体,小站镇的人,无不掩面失声。就是这些健儿几天前还在镇上打制战刀,还在会馆操场上生龙活虎的挥刀操练。
由小站商会及士绅出资购买芦席,由“公所”(松散的民间帮会)出面召集人打捞掩埋健儿遗体。马厂减河南岸的义地里多出了许多新坟。这些无名英雄,正如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手书的那条幅所期许“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在他们的身上,体现出那一代人凛然不屈的民族精神。
日月升沉,人世苍桑。当年那荒草萋萋的义地,早不复存,代之而起的是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小万公路”。
二十九军将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凶残的日寇早被我们逐出了国门。今日的中国再不是积贫积弱的旧面貌了。烈士们九泉有知,亦应含笑。
稻米之美 一家煮饭四邻飘香 小站位于天津市东南方向,东临渤海,位于大沽海防与天津城厢中间,系京津屏障。南运河水夹带着漳河从黄土高原卷来的泥沙和氮、磷、钾等有机肥料,注入小站的土地,化碱成腴,构成独特的优质稻生长条件。
有人这样夸赞“小站稻”:“曾以江淮粳稻为母本,但结果却优于江淮稻;曾以韩国、日本的稻种为籽种,而品位却超越了韩国稻和日本稻;其前驱是葛沽稻,但比葛沽稻更胜一筹。正可谓‘一家煮饭,四邻飘香’。”
名称之美 驻军驿站惯称小站
1870年,天津发生教案,英法美三国兵舰集结大沽口,直隶总督李鸿章调任亲军营周盛传部“盛字军”9000人由临汾调往天津,次年在青县马厂驻扎,之后又设防新城(今属塘沽)。1874年,其在马厂和新城之间修筑了“马新大道”,沿途设立驿站,40里一大站,10里一小站,共设大站4所,小站11所。次年,“盛字军”由马厂移屯涝水套,这里是大沽以西的第五个驿站,军士习惯称小站,即今日小站地名由来。
历史之美 造就首支近代陆军
据介绍,甲午战争之后,也就是洋务运动时期,袁世凯奉旨在小站督练“新建陆军”,小站成编练新军的近代军事要地。这里促成了中国军队冷热兵器的转换,造就了中国第一支近代陆军。据了解,小站历史上走出5位“中华民国”总统、17任总理、28位督军。
建设之美 练兵园里看北洋史
如今,以小站练兵的史实为基础,以北洋历史和天津近代文化、小站稻文化为脉络,用声、光、影、电等高科技作为互动,小站建成了故事主题型历史文化旅游区——小站练兵园。该园位于津南区小站镇津岐路旁,占地400多亩,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是本市“近代中国看天津”的重点项目之一,除兴建了城墙、讲武堂、军事博物馆、新军督练处外,还建设了袁世凯行辕、行营买卖街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