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羊肉

家乡区县: 镇江市京口区

东乡羊肉又名佛跳墙,是江苏镇江著名的汉族小吃,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久病虚脱者或妇女产后,几顿“东乡手抓”可恢复元气,有常吃习惯的人,几天不吃会想得发慌,就是生在东南沿海吃不惯羊肉的人,一经得食“东乡手抓”,美食美味也使人流连难忘。
中文名东乡羊肉
别 名佛跳墙
地 点江苏镇江
特 色滋补温中

传统意义上的东乡羊肉是红烧羊肉,其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可以养胃补虚。东乡羊肉主料选用的是当年的本地山羊,而这些山羊又是吃田边、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长大,所以东乡羊肉又堪称“绿色食品”。[1]
2烹饪工艺
编辑

东乡羊肉从选料到烹制直至加工羊肉的火(豆秆烧的文火),都十分有讲究。
东乡羊肉讲究囫囵下锅,先用猛火猛攻,待水沸腾时打尽带有许多杂质血液的沫子,放置花椒、胡椒、姜片、草果、蒜苗、红辣子、青盐等佐料,而后再施以慢火、血水将干,捞取剁块食用,或打成股份,吃“平伙”。其中,“站羊羔子肉”是肉中“极品”。
3追溯历史
编辑

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还有“贡汤羊87只”的记载(明嘉靖《河州志》卷1),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称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来。[2]
4有关传说传说一

东乡羊肉还有美妙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姚桥镇北的一个村上,住着个无儿无女的寡妇,平日里靠养两只羊相伴为生,生活难以维持,只得外出讨饭。转眼到了冬天,寡妇牵着羊讨饭时,被一个流氓当众调戏,寡妇被人侮辱后越想越气,回家后便要上吊。麻
东乡羊肉图片二
东乡羊肉图片二
绳刚挂到梁上,羊儿“咩咩”叫了起来。她想我死了羊也没人喂了,不如杀掉,饱吃一顿再去见阎王吧。于是烧水宰羊,剁成块状,放进锅里,又把家里的破桌子,坏凳子,劈了当柴烧,边烧边哭,也不知烧了多长时间。只烧得肉烂骨酥,才想起放盐,谁知罐里没有一点盐,只有几根香葱,几片生姜,放进锅里烧了一会,想到还有半瓶酱油,几两陈酒,也倒进了锅里,又烧了一会,记起还有一些红糖,一把大蒜,不如一起放进锅里,就这样边哭边烧边放佐料,直烧得锅里羊肉喷香扑鼻,但寡妇却没有一点食欲,想想羊跟他影形不离,吃了也实在不忍心,还是死了吧。刚刚把头伸进梁上的绳扣里,恰巧这时门前经过一个云游和尚,闻到这股诱人的肉香,见屋里没有动静,就跳上矮墙,想锨锅看个究竟。猛见寡妇吊在梁上,和尚忙喊来邻众;救活寡妇,左劝右导,切勿轻生;寡妇感谢大家的好意,就用锅里的羊肉招待大家;哪知不吃便罢、越吃越要吃,一锅羊肉很快被吃得精光。那跳墙过来的和尚说:“我到过八方四海,从未闻到过这香味,红烧羊肉真是美食。”众人进一步劝寡妇,你有这等烧羊肉的绝活,到镇上开爿羊肉店,不愁日子难过。于是,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帮他开起了羊肉店,专实红烧羊肉。店一开张,生意兴隆,羊肉也越烧越好吃,名气也越来越大。有人提议给这莱起个名字,寡妇想起当初连信佛的和尚也要跳墙吃这羊肉,就叫“佛跳墙”吧。从此,东乡羊肉就这样传开了。东乡用羊制作的食品除鱼汤红烧羊肉鲜外,常见的还有梅花羊腿、原汁羊汤、桂红羊羔、白品羊肚、翡翠羊肝、鹦鹘羊心、羊血面等品种,色香味型俱佳,堪称席上珍品。西安的羊肉泡馍,北京的涮羊肉,新疆的烤羊肉串,早已名闻遐迩;东乡羊肉与之媲美,毫不逊色。[3]
传说二

东乡羊肉是镇江的特色风味,盛产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的大路镇、姚桥镇以及大港一带。这一带地处镇江市的东部,是为“东乡”。烹制东乡羊肉最富盛名的是姚桥镇的儒里,这个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镇,传说系由乾隆皇帝御赐方有现名的,而乾隆赐名的因缘,正是起于东乡羊肉。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听闻镇江朱家圩一带的羊肉味美至极,遂差人前去采办。孰知差去的采办既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采办羊肉时居然调戏村姑,最终被当地乡人痛殴致死。得知此事后乾隆大怒,决定微服前往探个究竟,以做出最终的惩罚决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后这位皇帝发现,当地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知书达礼,于是赐名“儒里”。[4]

花枪一壶酒(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