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木塔寺我的游记】
木塔寺位于张掖市县府南街,现在位于张掖中学校园内,原名为“万寿寺”,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塔。初建于北周,后经隋、唐、明、清历代重修,现存木塔重建于 1926年,是张掖市五行塔之一。
张掖木塔寺在“大佛寺”的临近对面,许是都带着佛教的色彩,这里的一方区域都是宁静祥和的氛围。夏天秋天的时节,前面的小广场都会有白鸽。夕阳西下,阳光不再刺眼,金色含蓄的余晖,每个人都浸透在夕阳里。白鸽毫不惧怕行人,安然停留在停驻的行人肩头。还会有三四岁左右的幼童,带着稚嫩的童声,咬字“爸爸”“妈妈”“鸽子”,手里的鸽食引来大波的白鸽,逗发了孩童银铃般的笑声,塔缘的风铃摇摇摆摆,与孩童的笑声混在一起。即便张掖只是西北地区的一座小城,但她的安宁却是从未被外界的纷繁复杂所打扰。哪怕离家再远,心里只要想到家,想到故乡,便从此宁静下来。
【张掖木塔寺的历史】
据《重修万寿寺碑记》载,“释迦牟尼涅盘时,火化三昧,得舍利子八万四千粒。阿育王造塔置瓶,每粒各建一塔,中华震旦有塔一十六座,甘州木塔其一也。”另史籍载,木塔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唐贞观十三年(639)唐太宗曾令尉迟敬德重新监修。明清时数次重修。最早塔身15层,清末被大风所毁,民国十五年(1926)重修。
【张掖木塔寺结构详解】
塔高32.8米,八面九级,每级八角上有木刻龙头,口含宝珠,下挂风铃。其建筑技巧集木工、铁工、画师技法于一体。塔主体为木质结构,外檐系楼阁式建造,塔身内壁为空心砖砌,每层都有门窗、楼板、回廊和塔心,窗上雕有花饰,门楣嵌砖雕横额。登上塔顶,扶栏远眺,全市风光尽收眼底。
第一层东为"登极乐天"、西为"入三摩地"。第二层东为"西天正觉",西为"宝代金绳"等,整个塔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拉结,是完整而坚固的木质结构造型。附有楼梯,供人攀登。每层都有回廊、扶栏、可依栏远眺,整座塔给人以高大、巍峨之感,体现了我国独特的楼阁建筑艺术特点。最上层原有古钟一口,叩之,钟声隐约若在天际,四野皆闻。"木塔疏钟",曾是甘州八景之一,可谓:"塔势凌霄汉,钟声叩白云"。
僧卜舟题万寿塔诗一首:"巍然笔势蘸寒谷,九级玲珑造化互,结顶朝元映日月,盘根错节傲霜风。声飘烟景微茫外,影射波光淡漠中,灵瑞毓钟张掖秀,宏仁标范永流东"。这座塔不仅造型美观,而且构制精细,别具风格。塔后有楼,俗名黑楼,取镇慑黑水之意。现存者为清末重建,也称藏经楼,阔五间,27.4米。楼有两层重檐歇山顶,四周木构栏,雄伟壮阔。1983年到1986年,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现在修葺一新,全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木塔寺内现辟有张掖市民俗博物馆。
【欢迎回访我的主页链接(http://wm23.cn/zn520xyz);梧桐子主页链接:(http://www.wutongzi.com/uc/86824920.html);微博主页链接(http://weibo.com/277550235),加主页君的“微博好友”、“QQ好友”,关注主页君的其他“梧桐子”文章,互顶“观点”文章哝~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