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馍
偃师人蒸馍有讲究,人擦麦子磨面的仔细。过去粮食欠,一个麦粒儿都珍贵。人们将簸箩用稀布缠了密实,防止麦粒儿乱掉,用白大布湿水拧干裹在手头,在麦子中擦来擦去,直到那布不见脏灰才成,磨的面白了,馍才能白呀。
蒸年馍是细心活儿,也是操心话。将面和上面剂儿发酵,开三开,接三接,在面板上揉匀拍起来亮爽爽地响,才算成。笼布湿水抻笼布放馍,大火蒸二十分钟,再用中火蒸十分钟即成。揭馍前用小碗放点食红,将筷子头,一破四开,中间夹细竹蔑 ,笼一揭挨个捺在馍上,便成了“四瓣花”,意指“四时开泰”。
扒头村五院
腊月二十三祭灶,在中国好多地域都定在这个特定的日子里。但惟独偃师市缑氏镇扒头村的李姓五院,他们的祭灶是在腊月二十二晚上。可谓别具一格,与众不同。五院原指扒头李姓(洪武元年由山西洪洞县东城门迤里迁偃师)的第五门人。原系官宦之家。
据传说,当年五院一名做官之人,早起五更上朝,天色还暗,行走间,忽听天空马蹄銮铃声响,急忙举目观看,看到灶王爷和灶王奶合骑一匹银色健马,飘飘云端,腾空而去。从此,他规定家人,祭灶一律改为腊月二十二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