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个未知的自己,进行一次心灵的旅行。我们人类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不清楚自己是谁,而去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本文就主人公若菱的心灵成长历程展开叙述,从一个需要老人一步步指导,不断地去寻找自己,到最终可以去指导别人的一场身、心、灵的探索活动。
"我是谁—我不是谁"
“如果月亮代表我们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无法用语言具体描述清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有用语言去描述它的尝试,就是这根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这就说明我们所认识的事务并不像它表面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人在认识自身的过程中,并不能直接认识到人的本源,而是认识到了我们身体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体。那么我们怎样去更进一步去认识自我呢? 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东西?财富?权利?健康?爱和快乐?那么,得到这些之后呢?我们往往为了得到这些所谓可以让我们快乐起来的东西,带上一个又一个角色面具,扮演着一个又一个“你家、我家、我们家”的角色,在人生这个舞台上得到许多的快乐,而并不是喜悦。一旦那个取决于外在的快乐情景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就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热而生的,所以你一旦得到她,外界是夺不走的,但我们目前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得到的都是快乐,而非喜悦。 寻找你要的喜悦,寻找你要的人生,就必须要找到面具下内在的真我。
我们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意识,那个意识在你小时候有记忆以来,就一直存在,陪着你上学、读书、结婚、工作。所以有一个东西,在我们里面是一直没有变的,尽管我们的身体、感情、感受、知识和经验一直都在改变,但我们仍然保有一个基本的内在自我,作为目睹一切的观察者。这个内在真我不会随着你的身体而生,也不会随着死亡而消灭,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出月落,云起云灭,而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层层包裹的同心圆—未知的自己
我们最先接触到的,永远都是我们扮演的角色,真我被团团包裹起来,很难碰触的到。老人对若菱的简单教导“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份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阻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就表明认知真我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伤、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就难怪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有的人你见到他第一眼就不想再见他第二眼,并不是因为他的长相,而是因为他的身上充满了负能量。而我们的喜悦却是来自正能量,所以你自然而然的会排斥这些负能量。而这些活动都是能量的振动。 好运不怕命来磨—潜意识中的人生模式 老人为若菱画了一幅画并为她解释到:“我们总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我们就像画中的马一样,总感觉是自己做出的决定,实际上确实家长们在背后一步步的操作着我们。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没有权利选择我们所喜欢的东西,我们所学的绘画、乐器,都是家长所喜欢的,或者是他们认为我们会喜欢的,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感兴趣。再到小学、初中的择校,高中的文理分科,甚至高考完,我们选择的专业,永远都是一大帮家长打着为我们将来考虑的旗号所做出的选择,现在恰恰是我们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聪明的若菱已经明白这匹马的角色是什么了,你呢?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才可以击败因为我们所在的环境而产生的幻觉。在现实的冲击下,我们产生了幻觉,误以为我的身体与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为了寻找自我存在感,我们就发展出了小我,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好证明自己的存在。 寻找你想要的人生,寻找我们身体所需要的东西。“我们虽然讲‘突破身体的障碍’,身体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才要倾听身体的信息,跟身体联结而为了把这条路修直、修正,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马车也需要好好修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最求也是枉然”这是李英杰劝告若菱的话,李英杰还为此给了若菱一份食谱,让她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 压抑多年的情绪,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寻找到光芒,才能消融它们。我们一直都在寻找光明,从小我们就喜欢亮亮的东西,我们在晚上睡觉就是要在白天寻找光明。而大多数人的寻找光明之旅是艰难的,因为大家都在抗拒黑暗,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在抗拒事实,但我们又在寻找事实。此时你应该做的就是学会臣服于黑暗,因为黑暗会带我们寻找到光明。而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者你不喜欢的情景。将我们大脑里大量的负能量都赶出去。
寻找未知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发掘未知的自己,爱上未知的自己。对于自我的寻找,我们从未停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