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历史
泗洪是一块古老土地,承载着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境内已出土古生物化石70多种,被海内外考古学家誉为“古猿化石宝库”。
1954年在双沟镇出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被中科院命名为“下草湾人”。楚霸王项羽的“楚壶窑”、三国鲁肃故里的“子敬泉”、吕布辕门的“射戟台”、隋炀帝的“通济渠”等历史遗迹及与其相关的美丽传说,为这片大地增添了缤纷的色彩。
古 迹 遗 存
泗洪承载着大跨度、高密度、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存。双沟镇境内的"下草湾文化遗址"是我省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距今5万余年;天岗湖乡的松林庄古猿遗址被国内外考古专家誉为"古猿化石宝库",中国科学院在此发掘出中新世时期的"双沟醉猿"、"江淮宽齿猿",江苏古猿的洪种等多种古猿及共伴生的70多种古脊椎动物化石。属商周时的青莲冈龙山文化遗存的梅花镇赵庄遗址;属商代徐文化的陈圩乡张墩遗址;属西汉末年的重岗乡袁集画像石墓;属东汉时的曹庙乡皮庄画像石墓,其《纺织图》上织机梭的出现为国内首次发掘,拓片曾在日本展出;属三国时的鲁肃家井,是周瑜与鲁肃结交的见证;属南朝梁武帝时的铁索岭(又名浮山堰)遗址,是我国历史上工程浩大的军事设施,也是罕见的水利工程;属隋朝时开凿的31公里古汴河,为通济渠的一段,是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此河今仅存泗洪一段。待开发的泗洪崔庄汉墓已被专家确定为王侯一级。
旧石器时代遗址
下草湾文化遗址 位于双沟镇东南8公里处的下草湾引河东岸,是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2002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在下草湾考察时,采集到一段长15.27厘米的骨化石。经研究确定为人的股骨化石,是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距今约4-5万年,属晚期智能人,被命名为"下草湾新人",考古界称为下草湾文化。1981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员在下草湾东南1公里的火石岭发现与下草湾新人同时期的旧石器遗址,面积1500平方米,出土有刮削器、尖状器等。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多次对下草湾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发现更新世和中新世古脊椎哺乳动物化石近百种,很多为新种新属,被称为下草湾动物群,特别是出土的双沟醉猿、江淮宽齿猿文化,对研究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新石器时代遗址
赵庄遗址 在梅花镇西南赵庄,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散见有红烧土,文化层厚约2.5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遗物有鬲、罐、瓿、盆、皿、豆、鹿角;下层有黑陶平底杯、条纹罐、红砂陶雏形鼎足等,属龙山文化遗址。
龟墩遗址 在梅花镇赵庄西北隅,为一穹状隆起土墩,高约4-6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5-6米。出土的器物有:鼎、鬲、豆、罐、壶、钵、杯等,以夹砂红陶、黑陶为主,同出多件磨光石器,既在墓葬亦有居住遗址。下部属青莲岗文化层,上部属龙山文化至西周文化层。
弥陀寺遗址 在天岗湖北岸,上塘镇西南8公里处,高于四周约5米。面积约130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出土遗物有蛋壳黑陶、扁鼎足、红砂陶鬲、 盆、罐、陶、纹轮、兽骨、丽蚌等。
张墩遗址 在陈圩乡张墩村南,呈漫坡状隆起,高约5-7米,南高北低,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60-1.50米,曾出土过小刀镞等小件铜器,主要遗物为红砂陶鬲、鬲、灰陶豆、 及鹿角、丽蚌等。
商周时代遗址
龙王庙遗址 在车门乡马公店西南龙庙村,其状为高约2米的土墩,面积约6.4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遗物有红砂陶鼎、鬲、罐、灰陶豆等。
挂剑台遗址 即徐君墓遗址,在陈圩乡张墩村,古属泗州挂剑乡境。据《泗州志》载: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齐鲁等国途经徐地,与徐君友甚,徐君欲索其剑留念,季札允归来相与。待季札自鲁还,徐君已离世。季札遂将宝剑挂在徐君墓侧杨柳树上。后人为纪念名士,于挂剑处筑一高台,名"挂剑台"。
汉代遗址
孟州城遗址 在上塘镇四朱庄西,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0米,散见遗物有筒瓦、板瓦、豆、盆等。
先射台遗址 在魏营镇西先锋水库东堤下,为东汉末吕布调解刘备与袁术之争时射戟处。原台高近10米,上建有驼龙寺。今台址犹存。
子敬泉遗址 在临淮镇粮管所院内荷池中,为三国名将鲁肃家水井。1984年,乡人民政府拨款修缮,于井上建一六角飞檐小亭,亭壁绘数幅鱼虾图,并附简介文字。井水高于池水尺余,当地人谓为奇观。
南北朝隋代遗址
麻胡城遗址 在石集乡大馆庄西,东距老汴河约3米,四隅更高出约1米,城内平坦,遗物有瓦砾、瓷片等。
隋离宫遗址 在青阳镇南5公里处汴河边,隋炀帝时所建,今不存。
明代遗址
归仁堤遗址 在归仁镇境内北部,长20公里,明万历七年(1577年),总河臣潘季驯为保明祖陵而筑,故又名"太皇堤"。沿堤归仁、安仁、利仁3座石闸,均为当时水利设施。今遗址略高于地面。
泗洪是一块红土地。抗战时期为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淮北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均驻于此,刘少奇、陈毅、张爱萍、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临指挥战斗,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英名镌刻在这块热土上,震惊中外的血战朱家岗之役,先烈们血染洪泽湖的壮举,给这片土地留下了辉煌夺目的一页。
泗洪历史上名贤辈出,灿若繁星。上古唐虞时代,泗洪即有五帝之一少昊帝。2000年前,徐偃王建都于县境城头附近。三国名将鲁肃、宋代徽州知府李植均为古泗州临淮人。历任明代三部尚书(礼部、工部、刑部)的大学者金纯和明代御史萧玉成的祖籍同出一村,卒后又都葬归故里――龙集镇应山集。明末清初,泗州人戚杰及子伸、孙王甲皆工诗词,并著有《啸门诗集》25卷。清代名将许联镖是界集姬楼村人,曾统领清朝水师在登州海域擒洋匪800余名,缴获敌舰数艘。近代和当代有“淮北刘胡兰”――喻尊霞、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场地施工指挥陈觉、原国家建材工业部部长宋养初、安徽省原副省长陈荫南、原副省长田维谦和空军中将吴光宇、经济学家宋养琰、新华社驻外首席记者、摄影名家许必华、著名导演王永宏、以电视剧《戏说乾隆》享誉海内外的剧作家宋项如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