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轻易去米易,它会把你留下

家乡区县: 四川省米易县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1952年5月西康省西昌专员公署正式行文“迷昜县更名为米易县”。其名沿袭迄今。

《竹书纪年》、《五帝本纪》、《邛巍野录》诸史书记载:“黄帝七十七年,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德劣不足绍承大位,降居若水为诸侯”。史前早期经济、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的昌意部落南下,和西南雅砻江等河流沿岸各族部落杂居,耳濡目染中原文化。《西南夷传》:“邛都最大,皆椎结,耕田,有邑聚”。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原迷易(今米易)一带为我国西南夷的邛都部落。史载:“秦时尝通为郡县,但至汉兴而罢”公元前143年,汉景帝时,司马相如任武骑常侍,在邛会地区置郡;汉武帝的元鼎年间,在今汉源东南置沈黎郡,辖邛嶣地区,今之米易地区即正式划入西汉王室版图。是时,安宁河河东归会无县,河西归邛都县;南北朝周武帝建德年间,河东仍属会无县,河西属可泉县;唐天宝十四年,河东属青宁郡,河西属建昌郡(今西昌);五代后蜀明德年间,迷易安宁河东地带命名为诺赕,属会川府,其河西地带命名为屈部,属建昌府;宋时,太祖以“唐之祸基于南诏”,明确表示:以大渡河为界的越嶣等郡“非吾有也”。故邛嶣地带为大理国所占,当时迷易一带曰明夷;元王朝在建昌设置“罗罗斯宣慰司”,辖五路二十三州(包括今米易的普济州、威龙州及安宁河沿岸以东、以西的其它地区)、隶属云南行省。衽土司制,史称“土知州”;至明代又施军事移民卫所(完善土司制),河西属建昌府,河东属会川府。

明洪武27年

明洪武27年(公元1394)年,在今撤连改设守御千户所,直属四川行都司管辖,其长官统兵慑镇所属各族人民。明永乐年间,行都司饬回族部领在今撤连筹建分县治。因此地处安宁河下游,冬季多雾,日出迷蒙,其分县治因名迷易(阳)县,后又相继改为迷阳守御千户所(巡检所)。《邛嶣野录》作者何东铭(清咸丰年间,迷易撤连才子──廪食增生)曾在史书上落款曰蜀南迷阳增生。再是曾在迷阳巡检所任职的许春所撰写的迷阳山馆碑上镌铭曰:“迷阳山馆系巡检陆蔚创修于迷阳巡检所治西。馆内建有玉墟楼一座、官梅草堂三间、涵光阁三间、榴桂亭一间、澄池一泓、花木互映”。与当时迷阳八大风景的“玉楼观涨”、“澄池夜月”,交相挥映。解放初,撒连街附近仍沿用古名。再后迷易县分县治仍改为守御千户所。

清雍正年间

清雍正年间,迷易守御千户所划为建川南道宁远府辖。是时已是“招徕广辟人民滋生,以故事务殷繁,实则与州县无异。”至公元1733年所地因地震陷塌城垣,至乾隆4年(1740年),迷易守御千总常景向宁远府上疏:“帕恋沟(今攀莲镇)地势平衍,民户众多,东西直通大道,田土四处环绕,且在适中之地”,主张千户所迁攀莲。未遂。于次年迁往扎外村(今撒连湾崃)。乾隆27年迷易守御千户所改为迷易巡检所。嘉庆年间,四川总督常明向清庭奏准“改土归流,所辖夷众,编入汉甲,土司只袭职名”。但迷易吉、张土司、各自为政,只表示:“下属夷众新垦之地,情愿首报催科,同增国赋”,不愿改土归流。因鞭长莫及,土司制一直沿袭。道光28年6月12日洪水袭毁巡检所,巡检徐秉坤筹资徒迁巡检所于撒连旧址。

宣统三(1911)年迷易安宁河以东地区分属会理州十个行政区域的摩挲营、攀连、撒连;迷易安宁河以西的克他、麻陇、晃桥、麻栗坪等地统属西昌县直辖的普威乡公所并巡检所(此建制至民国二年正式废置)。

民国元年

民国元年(1212年),迷易为会理州分州,设分州知事,分州衙仍设撒连,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为县佐;民国9年(1920年)为会理县分县;民国24年(1935年)红军长征过会理,迷易分县官员惊慌逃匿,因以撤县划区,民国24年(1935年),取普济、威龙两州为首一字,成立普威联保处;民国28(1939)年,西昌宁属屯垦委员会,成立麻陇、龙窝(今南坝乡老街子)彝务指导区公署;民国30(1941)年,迷易的黄草、横山、海塔、金河、大花、小得石、晃桥、马梹榔、麻柳坪等地均划归普威乡,普威乡归属至德昌县设治局,西昌原辖治的麻陇区也划德昌县设治局管辖;民国33年(1944),会理县又划出安宁河以西的撒连、水塘、草场、挂榜、回龙、昔街的上垭口等地归德昌统辖。此区划建制,沿袭至民国末。

1950年3月25日,米易地区解放。行政区划是:米易安宁河东岸是会理县的西北区;米易安宁河西岸是德昌县的迷易区。1951年5月从会理县划出平谷、河高、莲溪、昔宁等乡,从德昌县划出迷易区、麻陇区和龙窝区的南坝等地,于1951年10月正式组建成迷易县。1952年3月县府等单位迁攀莲街;同年5月西康省西昌专员公署正式行文“迷易县更名为米易县”。1978年由西昌地区划归攀枝花市辖。

1997年,米易县面积2104.3平方千米,人口18.8万,辖3镇25乡:攀莲镇、丙谷镇、得石镇、撒莲乡、垭口乡、柳贤乡、草场乡、坪山乡、新河乡、头碾乡、坊田乡、挂榜乡、宁华乡、观音乡、昔街乡、沙坝乡、横山乡、黄草乡、南坝乡、普威彝族乡、麻陇彝族乡、云峰彝族乡、联合彝族乡、团结彝族乡、胜利彝族乡、黄龙彝族乡、白马彝族乡、新山僳僳族乡。县政府驻攀莲镇。

<:SECTION>2000年

2000年,米易县辖8个镇、13个乡、7个民族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207300人,其中: 攀莲镇 32857 、丙谷镇 13270 、得石镇 3441 、撒莲镇 15642 、垭口镇10734 、挂榜镇 11681 、普威镇 10164 、团结镇2180 、柳贤乡 8454、 草场乡 10228 、坪山乡 4917、 新河乡 8253 、头碾乡 4459 、坊田乡 4173 、宁华乡 5918 、观音乡 8160 、昔街乡 11232 、沙坝乡 6850、 横山乡 4121 、黄草乡 6083 、南坝乡 4554 、麻陇彝族乡 4540、 云峰彝族乡 2913 、胜利彝族乡 2657 、黄龙彝族乡 3753 、白马彝族乡 1650 、联合彝族乡 2647 、新山僳僳族乡 1769。

2004年3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6号)批复同意米易县:撤销横山、沙坝、柳贤、观音、坪山、坊田、新河、头碾、昔街、黄草、宁华、南坝、云峰彝族、白马彝族、胜利彝族15个乡和团结镇;挂榜镇更名为白马镇,黄龙彝族乡更名为湾丘彝族乡,联合彝族乡更名为白坡彝族乡。将原横山乡和沙坝乡(马槟榔村除外)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草场乡;乡政府驻克郎村康家田。将原柳贤、观音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攀莲镇;镇政府驻攀莲茶园路。将原坪山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新山僳僳族乡;乡政府驻坪山堡堡。将原团结镇所属行政区域和坊田乡的大田、沙田、西番3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得石镇;镇政府驻小得石。将原新河、头碾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丙谷镇;镇政府驻观音阁。将原云峰彝族乡的云盘、马颈2个村和坊田乡的黄草坪、庄房2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麻陇彝族乡;乡政府驻麻陇街。将原昔街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和宁华乡的小街、茅坪2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湾丘彝族乡;乡政府驻河石坝。将原黄草、白马彝族2个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和原沙坝乡的马槟榔村及宁华乡的台子、龙塘2个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白马镇;镇政府驻挂榜街。将原南坝乡、胜利彝族乡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白坡彝族乡;乡政府驻张门扎。将原坊田乡的金花塘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撒莲镇;镇政府驻禹王宫。将原云峰彝族乡的累坡、板棚2个村和原联合彝族乡的尖山村所属的行政区域并入普威镇;镇政府驻普济州。保留垭口镇;镇政府驻垭口村廖家湾。

2004年底,米易县辖7个镇(攀莲、丙谷、得石、垭口、普威、撒莲、白马)、1个乡(草场)、4个民族乡(白坡彝族、麻陇彝族、新山僳僳族、湾丘彝族)。

胭脂醉11(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