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民俗

家乡区县: 四川省米易县

在新山僳僳族乡的“约德节”那天,僳僳同胞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在林荫道上,在绿草坪中,唱起婉约动人煽情的歌,跳起欢快的舞步,约会意中人,约见亲朋,进行特有的原始宗教崇拜仪式,为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举杯,祝福老人健康长寿,族中兄弟姐妹和睦团结、幸福安康。

仫梭族的插竿挂骨葬是生活在米易的古仫梭族人的独特的埋葬法,即仫梭族人死后不用棺,穷的用布、富的用绫裹了焚烧,焚烧后把头颅及手足骨架插竿挂在岩上,视为隆重安葬。在插竿的上方,有阴刻圆圈,象征月亮的,代表女性;下方有阴刻圆圈,象征太阳的、代表男性。

尸骨、插竿、阴刻圆圈三位一体,构成母系家族制度的完整的葬式。

瓮棺葬,是明清时期生活在米易的古摆夷族把死者焚烧后,拣骨置于瓮中而葬,瓮棺一般用高0.73米,口径0.3米,敞口、斜腹、平底的陶罐(瓮)。陶罐(瓮)表面有泥条镶成的堆纹装饰,有的还刻有“福”、“富贵双全”等字样。在瓮的内层盖上放有一精制的小陶罐作冥器,陶瓮的质地为红泥,泥条盘筑法,慢轮修制,火候较高,施陶釉为微青色,不到底,肃穆而典雅。

瓮棺葬是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墓葬。

胭脂醉11(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