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烈士英雄纪念碑

家乡区县: 陕西省宁陕县

中共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陵园的纪念碑

每当人们驱车沿210国道(西万线)从西安到安康,路过宁陕江口镇下街时,一座高耸的丰碑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这里就是中共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陵园的纪念碑。

1946年六、七月间,中原人民解放军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以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突破国民党二十多万军队的层层包围,克服重重困难,转战到陕南,粉碎了国民党军队企图围歼我中原解放军的恶毒计划,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国民党反动派"黔驴技穷",多次要求我中原部队派出代表到西安和谈。为了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我中原军区派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政治部主任吴祖贻、军区干部毛楚雄三同志为和谈代表,前往西安谈判。8月7日,他们从镇安县杨泗庙出发,于10日途径宁陕县江口时,被国民党胡宗南部队秘密杀害。三烈士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英勇顽强,表现了他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革命英雄精神。

张文津,1902年生于湖北钟祥县洋梓镇,1930年参加革命,先后担任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独立一团团长、十五旅参谋长、五师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边区抗日军政大学三支队队长,一、二军分区参谋长。1946年春,调军调处汉口第九执行小组我方代表和三五九旅参谋长,中原突围时任干部旅旅长。

吴祖贻,河南开封人,1916年生于山东曲阜。1937年9月在开封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中共开封市委、豫西特委及豫西省委青年部长。1939年调任中共鄂豫边区党委常委兼民运部长,中原突围时任干部旅政治部主任。

毛楚雄,湖南湘潭人,1927年生于湖南长沙。不满六个月即随母亲周文楠被敌人关进监狱。1945年投身革命时不满18岁。毛楚雄是毛泽东的侄儿,革命烈士毛泽覃的儿子,牺牲时还不满19岁。

三烈士的遇难经过直到1984年12月4日才被调查清楚。找到烈士遗骨后,中共宁陕县委、县政府当即决定,将烈士的遗骨安葬在江口中学后山坡上。1984年2月21日,县委、县政府在江口中学操场召开了“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追悼大会”,县、区、乡党政机关干部职工、江口中小学师生、江镇村社员近千人参加。

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三烈士陵园于1987年6月动工修建,坐落在江口下街洵河与江河交汇处对面的周家坪吊楼堡上,与江口街隔河相望,陵园长74米,宽26米,总面积1924平方米。沿江口下街西万公路边过铁索桥,到周家坪上山,有237个阶梯,阶梯中段建有休息亭。走进陵园大门迎面就是高高耸立的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周围是边长为7.1米、高为0.8米的正方形碑基。碑基的四周是彩色的水刷栏板,四个出口分别为三步阶梯。碑座宽1.946米,高1.986米,分别标志烈士牺牲的年份和县委、县政府确定建立烈士陵园的年份。碑座的正面铭刻着三烈士的英雄事迹,碑座与碑身的联结处为三层塔型,象征着三位烈士。碑身高7.814米,正面镌刻着醒目的十四个大字:“张文津、吴祖贻、毛楚雄烈士纪念碑”。碑额是直径为0.6米的立体五角星,陵园四周是彩色水刷栏板围墙。在纪念碑后面,是一个长方形花坛,花坛后面的正中是直径为2.7米的喷泉池,喷泉池四周是人行道。喷泉池后面的中间有一个直径为2.7米的圆形花坛。花坛两侧是两个五角亭,可供参观的人休息。五角亭的前后都是由白色花朵和草木组成的花圃。陵园的最后是三烈士的墓,墓地四周是枫香树、雪松和柏树,象征着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马茹(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