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文化瑰宝——大佛寺

家乡区县: 淮安市金湖县

      金湖县大佛寺兴建于300年前,后因种种原因被拆除。大佛寺复建工程,是金湖县老城区改造的一项重要而独特的内容,对于老城区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大佛寺复建地点为大佛寺原址,位于金湖县黎城老街北首,三河后大堤南侧,总造价8000万元,占地30余亩,造型为江苏地区的明清风格,寺院上半部分按丛林式寺院格局设计,拥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配套建造方丈院、上客堂、厢房等设施;下半部分设有观音殿,将供奉999座观音像。 寺院主体功能: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钟鼓楼、普贤文殊殿、地藏观音殿、两厢回廊等。

      大佛寺复建地点为大佛寺原址,位于金湖县城黎城老街北首,三河后大堤南侧,占地30余亩,规划大佛禅寺区、仿古商业街区、滨水广场区及三湖美食城。 复建的大佛禅寺造型为江苏地区的明清风格传统样式,力求打造成庄重雄伟的传统佛教寺院,成为金湖县佛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中心和象征。
史载: 金湖县大佛禅寺,始建于清乾隆甲寅年(1794年),曾经占地100亩,规模极其宏伟,晨钟暮鼓,僧侣云集,历来道风严谨,名闻遐迩。


      清乾隆年间,时年爆发洪水,从上流飘来木质大佛像一尊,停至现寺址东首三河边的避风港内。当时境内善男信女就把这尊大佛像暂时敬立在避风港湾礼拜,随即十方信众发心募化,万人援助,建寺造殿,迎请佛像,安位供奉,并称为大佛殿。后传僧人将大佛殿扩建并改,为大佛寺。


      大佛寺周边曾有18棵古槐,相传乾隆下江南寻找亲生父亲时途经此地,受大佛寺高僧点悟,由此返回皇宫,不再提寻亲之事。乾隆有感高僧点化,临行,亲手在大佛寺西院植下一棵古槐;大佛寺僧侣为感皇上恩典,接着又植下17棵古槐,取名18罗汉镇河妖,保一方平安之意,大佛寺也因此名闻遐迩。

      寺院主院前部为寺前广场,依据场地形势及功能需要,寺前广场分作上下两个台地,上广场为穿过式广场,与滨水风光带相套,连成一个整体。下广场通过大台阶相连接,既消解了地势高差,又丰富了台地广场的效果,上下广场间以极具象征意义的两段式莲池相衔接,造型优美的莲池畔的轴线上,设立双面佛立像,起到统领上下广场及寺院整体的点睛效果。
      大佛寺以及滨水广场建成后,大佛寺的寺前广场,将成为金湖县的一个市民文化中心,可举行各种文化、宗教、民俗活动、纪念活动(婚礼等),及各时节的寺院活动。山门前两侧的半开放式的钟、鼓楼,将成为金湖市民守岁迎新年的欢庆场所。

      一水藏天踪,千山现佛影。神秘的大自然塑造出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水上天然大佛:"如来佛祖",慈眉善目:"印身佛影",指点迷津;"水上观音",灵光显现;"伽蓝菩萨",雄姿英发;"千面罗汉",修身养性;"平湖卧佛",怡然自得;"菩提达摩",坐禅说法;"开心弥勒",教化众生。更有"圣象金龟、卧虎藏龙、雄狮回首、孔雀开屏、圣教石灵、仙寿呈祥"等众多佛家灵物与你结伴同行。整个金湖就是一座山水显灵、吉祥汇聚的"水上天然大佛寺"。云游其间,你将充分感受到"金湖天下灵"的深厚底蕴。

@网络营销能力秀@梧桐子

我爱故我思(2014-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