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家乡区县: 武汉市蔡甸区

      武汉经济没有发展好原因也是很多的,首先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政治决策,如果不处在政策规划的范围内,别的因素统统免谈;另外是改革开放初期确定了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思路,武汉不靠近沿海,没有发展初级加工贸易的优势,而武汉本身的优势不够明显、周围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无法形成集聚资本、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三是地方政府的决策问题和管理体制问题,丧失了一些重要的历史机遇。机会既已错过,事实就在眼前,也并没有太多值得后悔痛惜的,需要做的是走好未来的道路。尽管目前好像有了一些面上的东西,但实际上最重要的几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市场和资金。要发展经济首先需要具有一定的要素,武汉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政府投资带动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要形成良好的投资-消费-再投资的循环链,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来说,经济的积累和起步阶段主要市场是海外市场,通过海外市场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这两个地区的企业有一部分也在开始开拓国内市场。可以说,上述两个地区的发展在资金和市场方面都有着明显优势,顺利地实现了经济发展,尽管这个发展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而武汉地区的企业要发展首先在资金方面就收到了较多制约,相比上述两个地区,融资的要求更加严格规范,又没有中央政府具有明显带动效应的大量投资;而其产品市场也并不广阔,在依靠廉价劳动力出口赚取外汇的出口方面完全不可能与沿海地区竞争,更不要说因为劳动力成本、资源成本的迅速上升,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严重冲击,而以中国目前的科技实力,尚难以与发达国家在附加值较高的领域进行竞争,在最高端和最低端的两个产业集群中,武汉都不具备比较优势,在这两个产业集群中发展,资金因素已经有明显制约,市场因素的制约更尤其明显。

      那么武汉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呢?还是应该在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领域和产业中寻找,如果我手上能掌握更多的统计数据可能会更有说服力,但这个方向应该是没有大错的。这个结论说明武汉的发展的主要优势在于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发展的快车道是国家的整体工业化浪潮,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武汉的比较优势,取得一定的经济地位。武汉经济发展的初期实际上也可以仿效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由于珠三角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在这一方面无法同武汉进行竞争,长三角地区有不少重工业加工企业,主要的发展依托来自于海外订单,而武汉的劳动力成本低于长三角地区,加工技术和能力和苏南的企业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苏南的企业规模更大),通过长江航运能明显降低运费,因此重工业加工也许是一条可行的发展方向,只要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方向不变(长期因素)、中国在重工业加工方面的劳动成本远低于欧洲国家(短期因素),重工业加工的技术门槛高于纺织品、生活消费小商品,而且即便日后劳动成本上升,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很难替代我们(如印度、越南等国家二十年以内就不可能建设起重工业加工的工业体系),因此这项产业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容易产生内在技术升级的要求,走上这样的发展道路实际上也是走向全面工业化的道路了。只要有明确的市场要求,金融资本并不会坐视这一获利时机的丧失,资金的问题可以逐步得到缓解,再加上工业发展会充实国家的科技实力,避免产业的空心化,因此这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道路。但这种发展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就是钢铁资源的大量消耗,中国本身的钢铁产量不高,所以需要大量进口,这样会导致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会造成很大的产业发展压力。而这可能会导致大量企业合并,以取得资源和产品的部分定价权,促成整个产业向规模化、垄断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日本的那种每个行业都由若干家大型垄断企业共同掌握的局面。其实日常的消费工业、纺织品等行业最终也会走向这个局面,致使这些行业的门槛较低,更多的资本涌向了这些行业,因此造成了明显的过度竞争,最终导致大量的企业破产。垄断化和集团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不知道中国还需要多少年能整合到比较有效率的垄断经营了,因为国有资本作为中国的特殊现象可能会让这个历程更加艰巨。

一站到底GO(2014-10-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