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在很多外人眼里是一个比较土豪的地方,因为有着全国出名的海宁中国皮革城。记得在我小些时候,听说其他省份的人们都以为海宁人到了冬天不是穿貂皮大衣,就是穿着皮衣。我们笑了,因为我们每个海宁人都知道如今的成绩是凝聚了多少海宁人的心血。
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东汉建安八年(203)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析海盐、由拳盐官县,属吴郡,隶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宁市全市总面积668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辖4个街道、8个镇。
海宁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第一产业就是海宁皮革城。截止2008年,海宁有耕地51.43万亩,农村劳动力31.8万,其中农业劳动力7.37万。长期以来,海宁农业以粮经并举、种养结合为基本特征,海宁桑苗、斜桥榨菜、小湖羊皮、瘦肉型猪等传统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美誉度和区域影响力。海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业 “334”产业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花卉、苗木、优质水果三大绿色生态产业异军突起;特种水产、湖羊、肉鸡三大高效养殖业发展迅猛;粮油、蚕桑、生猪、蔬菜四大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小康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农村生态家园工程、种子种苗工程、农业基地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不断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6.11亿元。工业是海宁的第二产业,海宁工业基础良好,涉及到30个大类100多个小类,区域特色经济优势明显。皮革、家纺、经编、太阳能利用、机械装备、食品、化工(医药)等区域特色产业加速扩张和提升,在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93.2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达到722.02亿元。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15个,共有上市公司5家。第三产业是海宁的旅游业,海宁旅游资源丰富,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盐官观潮胜地公园和沿江百里文化旅游长廊是省重点开发项目,也是国家首次公布的全国43个旅游发展优先项目之一。海宁已形成了以“一潮三看赏四景”的观潮旅游为特色,以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的访古探幽为内涵的旅游格局。2008年,全市共有星级饭店12家,其中四星级1家,三星级6家,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2万人次,海外游客4.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8亿元。海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
2013年,海宁市是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十强之一,列浙江省内第三,全国第十,是长三角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县市之一,同时是钱塘江北岸实力最强的县市。
海宁除了有发达的经济以外,还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海宁市是王国维、徐志摩、金庸、蒋百里等名人的故乡。气候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皮革之都”的美誉。
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是我走到哪里都会一直想念的地方。这里的每个人、每一滴水、每一剖土地,都是我内心最深的牵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