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各区域所说的扬州话,其实都是有所区别的。那么,各处扬州话又有什么区别?记者在老城区、东区的红桥,北区的泰安,分别进行了探访,发现各地的发音还真不大一样。
一般意义扬州话
-探寻地:老城区
-发音人:陈林
-年龄:68岁
陈大爷说,扬州老城区居民讲的,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扬州话。有些话一说出口,就能感觉出来。比如“家”不念jia,念ga;孩子的“孩”不念hai,念xia;继续的“续”不念xu,念so等等。
一般老扬州讲的话,外地人是不大听得懂的,有的连本地年轻人也不能完全了解。例如“顺”,就是“享受地吃”;冲冷,就是“打瞌睡” ;“了戏”,就是“完了,无药可救”的意思。
扬州方言中有故事的字还有很多,例如“皵”字,不念què,而是“掐”,指某些地方事不顺、语不顺、行不顺,有一种磕磕碰碰之意;还有“胀头经”,扬州人遇到那些啰里啰唆、唠叨得没完没了的人,便发急:“不要穷嘴啰唆的,念倒头‘胀头经’了,头都给你吵大了。”
讲话带有儿化音
-探寻地:红桥
-发音人:童庆合
-年龄:57岁
位于扬州最东边的红桥镇,由于有来自江都、泰兴等地居民的不断混居,他们的口音与扬州市区是有一定区别的,有些偏江都泰兴方向的口音。记者在红桥农贸市场和理发店里转了一圈,发现当地居民的讲话带有儿化音,例如“碗儿”。这种儿化音,又不似北方口音那么浓烈,有点江南小调的味道。
在红桥住了一辈子的童师傅告诉记者,红桥东和红桥西的口音也有不同。红桥东靠近泰兴与泰州的交界处,那边的口音有些三泰化;而红桥西的口音就偏扬州本土化。“我们这里叫小板凳是‘小爬爬’,和扬州市区差不多,”但是红桥人称簸箕为“落子”,而扬州市区则称“锄钵子”。红桥人说话中不带“i”音,例如,小贩卖菜时会说“懒块(两块)”,和扬州老城区相同的是,都不分n和l的发音。
还有相关红桥本地的方言词语有:恩噶(我家)、瓦嘎(我家)。相关的沙头本地方言词语有:锅上(厨房)、火影(蚯蚓)、茨子(勺子)、堂屋噶(客厅)、还拖子(拖鞋)。
“二”字要说“奥”
-探寻地:泰安
-发音人:刘成
-年龄:42岁
泰安和邵伯相距很近,仅隔着一片邵伯湖,因为两地经常有来往,自然在语音上有很多相互影响的部分。在泰安,很多话的发音,都和扬州市区有所区别。
比如说,吃“圆子”,泰安人会说“围子”;“二”,泰安人会说“奥”;“水”,泰安人会说“许”……而在一些词语上,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蚯蚓,扬州市区说“曲线”,泰安人说“混江”。想想也是有道理的,蚯蚓那个样子,的确像是“混江小龙”一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