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东海人民充分利用水晶及硅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水晶文化产业及硅系列产品加工业,使其逐步成为东海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20世纪80年代,东海水晶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中,东海水晶文化表现艺术,在全面继承玉雕的技法上,锐意创新。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沈明川为代表,他发明的“局部喷砂”新工艺,移植于水晶雕刻,被全国广泛采用,使水晶艺术文化表现形式大放异彩,属国内首创。东海水晶文化传承是玉石文化的延生和再发展,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水晶(摩氏7-7.5度)硬度高于玉(摩氏4~6度),同时天然水晶拥有质地、形态、色彩及其它玉石所不具备的丰富包裹体、水胆等特点。只有遵循传统文化规则,结合现代创意理念,才能创意设计出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形、色、意兼备的艺术品。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水晶雕刻第一人仵应汶,充分运用传统“圆雕、浮雕、透雕、线刻、反雕、借景、借色、借形、阴雕、阳雕、虚实兼并”等艺术手法。并结合现代镶嵌工艺点缀及亚光、亮光等技法,琢磨抛亮天然水晶的新思路、新工艺、新手法与一体。这一创举,填补了中国“天然水晶艺术雕刻”作品史的一项空白,领先并主导着中国乃至世界“天然水晶艺术雕刻”作品工艺的新潮流。其作品《三教九流图》,被作为国礼赠送俄罗斯总统普京。
近几年以来,东海建起了国内唯一以水晶为主题、涵盖水晶形成展示、水晶文化发展、水晶藏品展陈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博物馆——中国东海水晶博物馆;建成了全国首家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了全国首家以研究水晶文化为主的社团组织——江苏省水晶文化研究会;出版发行了全国唯一的水晶专业杂志《东海水晶》;启动建设了占地面积452亩的全国最大水晶交易市场——中国水晶城;拥有太平洋、晶海洋、中材高新、沃鑫、福东、康达等硅工业规模企业500多家,让东海跃居“世界东方的石英中心”和“中国高新材料硅产业基地”。东海也借助大自然的精妙杰作,实现了以“水晶为媒介,让世界了解东海;以水晶为桥梁,让东海走向世界”的蝶变。
水晶文化的不断升温,奠定了东海成为“文化晶都”的地位,2009年在江苏省所有建制县中,东海县惟一捧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桂冠。“务实、包容、创新、开拓”新时期的“东海精神”更加诠释了水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中国(世界)首枚“东海水晶”邮票全国首创发行,到东海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水晶节,举办了全国水晶楹联大赛、六届“晶城杯”江苏省水晶工艺品大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国天然水晶工艺品“百花奖”评选活动。以水晶为题材的影视、戏剧、诗歌、散文、美术、书法创作如火如荼,电影《水晶心》、电视连续剧《血染紫晶》、《水晶缘》等影响广泛。四集电视戏曲片《春打六九头》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现代吕剧《红丝带获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围绕水晶创作的主题歌曲《水晶之恋》荣获全国城市形象歌曲大赛金奖、《福如东海》在全国唱响。从央视的《水晶传奇》到2013年《央视寻宝——走进东海》,东海水晶地藏王菩萨造像被评为“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藏品。从“江苏符号”全球征集,到“东海水晶”成功入选,这一路无不凝炼和打造东海水晶独具的文化个性、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