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的发展历程

家乡区县: 十堰市茅箭区

古代 

枣阳历史变迁,周王朝时,枣阳地区为唐国,属楚地小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05年,唐国被楚国所灭;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枣阳地区始设蔡阳县,属南阳郡管辖。公元前45年,经西汉汉元帝批准,划蔡阳县的白水(今吴店镇一带)、上唐(今随州市曾都区唐县镇)2个乡,设置春陵侯国(治所在今吴店镇北的古城)。徙封刘仁(汉景帝之后)为舂陵侯。公元29年,东汉光武帝诏令,提高舂陵乡建制,改舂陵乡为章陵县;后又分襄阳县的东北地带设襄乡县,今枣阳地区由当时的蔡阳、章陵、襄乡3县分治,均属南阳郡管辖。北魏道武帝登国年间(386—396年),废襄乡县为广昌县,属广昌郡管辖(治所在广昌县)。公元601年,隋文帝为避太子杨广讳,改广昌县为枣阳县,枣阳名称始于此。公元627年(唐高祖武德三年),蔡阳县并入枣阳县,属昌州管辖(治所在枣阳);同年,唐太宗贞观元年,舂陵县并入枣阳县,至此,枣阳疆域基本定型;公元636年(唐太宗贞观十年),枣阳归随州管辖,属山南东道。公元1142年(宋高宗绍兴十二年),为抗击金兵,升枣阳县为枣阳军;1230年,枣阳为京西兵马钤辖(治所在枣阳)。公元1283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枣阳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襄阳路管辖。公元1376年(明太祖洪武九年),枣阳属湖广布政司襄阳府。公元1644年(清圣祖康熙三年),枣阳属湖北布政司襄阳府管辖。
 近现代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废除府制,枣阳直属湖北省管辖。1914年5月,省下设道。枣阳初属鄂北道,后改襄阳道(治所在襄阳)。1927年,废道,由湖北省直属。1932年,省下设督察区,枣阳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在襄阳);1937年,第八区改称第五区,枣阳属第五区管辖。1930年6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枣西筹备建立了县苏维埃,10月正式建成(治所在今琚湾镇的南禅庵),属鄂豫边革命委员会管辖。1947年12月,刘邓大军解放枣阳大部分地区。此后,相继建立枣阳县、襄枣宜县、随枣县、枣南县等县级人民政权。1949年8月6日.枣阳境内各县组成枣阳县。1955年9月,洪山县被撤销,所属平林(含清潭)回归枣阳,此时枣阳疆域定型至今,属襄阳地区行署管辖。1983年10月,实行市管县体制,枣阳属襄阳市管辖。198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枣阳县,建立枣阳市,市委、市政府驻地在城区朝阳路。

现代

2012年2月21日,《枣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专家评审会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成都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6位国内规划设计资深专家指点枣阳未来城市发展。“十二五”期间,枣阳市提出了建设“中国中兴之城”“现代田园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该市主要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十多次赴陕西、湖南等地学习考察新城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经验,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枣阳讲解城市规划、经营理念。并投资400多万元,聘请国内一流的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编制了《枣阳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理念先进,内容全面,技术线路清晰,科学地谋划了新形势下枣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思路及对策,为枣阳‘十二五’及长远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体现出枣阳市决策层高点谋划的战略眼光和发展思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专家评审组组长黄亚平说。有关专家还对该市新城区、新园区建设支招:“产业要向精深方向发展,向产业集群聚集;园区内公益性配套服务设施须及早跟进……”

未来五年,在新规划的260平方公里城市新区中,枣阳将重点规划建设文化旅游区、产业集聚区、企业综合服务区、生态科教区和物流贸易区等五大功能分区,全力把枣阳新区建成具有现代气息、田园风光的魅力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新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新区。

memories(2014-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