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春节,父母除了做豆腐、生豆芽、炒花生、购置年货,总要炸两三罩丸子。父母配合着,一个揪一个把我火候,炸的丸子个小、面少、黄橙橙、刚刚出锅的丸子,咬起来倍脆,咽下去唇齿留香,不一会儿就把小肚儿吃饱了。炸丸子之前,还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小小的丸子那么香,准备工作却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乡里乡外的人儿都乐在其中。为了炸丸子,家中的男人会早起收集木材如刨树根、折树枝、劈旧木柴,还要让他们晒干水分了(这样烧起来才好)。还要把晾晒好的柴禾堆成一码一码,有的高得像小山一样。木材备齐了,男人们还要把家里的高道锅下的余灰扒得干净。锅台破旧的,要寻几块砖头和上水,稍微修正便是。还要找出家中不常用的风箱,用于适当时候增加火候,风大、省力。这时,家中的女人也闲不着。她准备一些个大、皮薄、穿心红的萝卜并洗干净,将它们一一锼成丝。之后放在面板上,用打磨锋利无比的石刀剁碎,最后倒进盆里。这样炸丸子最主要的材料萝卜丁便准备好了。
炸丸子的日期,一般选在年三十。每次炸丸子前,父亲总要向锅屋里贴着的灶神磕头,虔诚地祷告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全家平安,来年还能吃上热丸子。之后才将晶莹黄灿的豆油倒进锅中,点起火,拉起风箱,炸起丸子来。父母炸丸子,一般不让我们嘴狂、做事像半挂车的小孩子靠近,怕言差语错惊扰了灶神,而贻误来年一年的收成。所以他们一再催促我们出去玩,等丸子炸好后,再回来吃。但锅屋内不断飘出氤氲的香气,岂是我们小孩子能抗拒得了的?我们平时玩心再大,这时也没有跑出去的,不是在门口磨蹭,就是趴在窗户上贪婪地往里面瞅。其实那玻璃通常都被油烟熏得乌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们不问,照瞅不误。父母知道我们这些小馋猫的心思,所以等炸出一定数量的丸子,便喊我们进屋吃。不过有个条件,是不允许说话。我们便风驰电掣涌进屋,捏起热丸子便狼吞虎咽,但是真得不敢出声。几个热丸子吃下,肚里有了底,便赖着不走,而看父母炸起丸子来了。只见母亲从桶内捧起适量的萝卜丁,放进一个盆内。然后往萝卜丁上撒一些精粉、葱花、姜丝、细盐、五香大料面之类的东西,搅拌匀了。接着一次次捏起呈糊糊状的丸子雏形,放进滚烫的油锅中,油锅便一次次升起一团团热气。待到锅内几乎没有可升腾的热气了,父亲便用一把漏勺,将黄灿灿的热丸子盛起来,放进旁边的一个筛子内。看到父母炸丸子,这么专业,这么娴熟,画面十分和谐,我打心里佩服和羡慕他们。
岁月如梭,人们越来越觉得麻烦很少炸丸子。再想吃到当年那么香酥可口的丸子,可能就得到集市上搜索一番了,或许能寻得。可是丸子丸子的味道就逊色了,只因为过往吃丸子不仅仅丸子本身的味道,还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和幸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