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据史籍记载和文物佐证“随于上古为列山氏”是炎帝神农诞生地,大舜耕耨之乡;商至春秋战国,随州地域有厉,随、唐三国,公元前569年,楚灭厉(赖),公元前506年灭唐;战国末灭随,公元前280年,楚献汉北随、唐诸地于秦,始为秦地。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设三十六郡,随为随县;晋为随郡;南北朝为随州;以后各朝为州,最多辖10县,北周大象二年(280年)杨坚袭父爵为随国公建随国领20郡; 此后为州为县不一。中华民国时期,随县先后是湖北省第五、第三行署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随为随县: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市;现为湖北省省辖地级市。 随州由过去的消费城市发展成为以旅游业和机械;纺织、化工、轻工、建材、食品工业并存,各项基础设施配套较为齐全的新兴城市。
杨涟故里在广水市北30公里照壁湾。杨涟( 1572-1625),应山(今湖北广水)人。字文孺,号大洪。明代大臣,万历进士,累官至左副都御史。泰昌元年(1620年),与左光斗等反对李选侍。天启四年(1624年),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次年为魏忠贤诬谄,被捕入狱,受酷刑死。崇祯初,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溢忠烈公,著有《杨大洪集》。照壁湾坐落于八字冲中,其故居房舍已坏,现有杨涟塑像。故居后倚桐柏山支脉,峰峦叠嶂,起伏多姿;左右二崖,雄峙挺立,若双狮守门;前临河水,碧波粼粼;岸边杉林,凝苍滴翠;石堤婉蜒,垂柳依依,风景甚是优美。
平靖关在广水市区北30公里的桐柏山脉与大别山脉交会处。雄关险隘,群峰列峙,系著名的“义阳三关”中的西关(中关武阳,即今广水北武胜关;东关黄崛,即今大悟县九里关),扼鄂豫两省襟喉,为古今中原要道,乃兵家用武之地。历史悠久,胜迹远闻。古名“冥轭”。相传春秋时,吴国借兵伐楚,三军经此,马不能前,遂改名“拦马墙”;三国时蜀将关羽镇守荆州,陈兵于此,恨不能过关直取中原,故更名“恨这关”。北魏拓跋氏在关南设平靖郡,即易名“平靖关”;明清之际,因百年老古遍布山洞与驿路两侧,又改名“杏遮关”;旋因来往行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又叫“行者关”等。南宋岳飞、李庭芝亦曾驻兵于此。不仅有巍峨的城垣,宏丽的庙宇,并有不少建筑,后毁于白朗讨袁之役。但当年土筑关城绵亘山脊,仍依稀可辨。此地风景奇丽,和“高桂三潭”相互辉映,因而吸引游人。将军寨在广水市东35公里孝子店北山上。县志载:北宋名将狄青南征,曾在此屯兵扎寨所建,故名。为邑中保存较好的古寨之一。全以大片石构筑,长约700米,高4米,厚3.6米,上端每隔4米凿一插旗圆孔,四面各一高出寨墙之券顶砦门。结构坚固,气势威武,俨若巨大盘龙。周围除东一径可盘旋攀登外,余皆悬崖峭壁,尤东西崖下各有一河,婉蜒汇于山寨南麓,益显地势险要.寨内迄今尚存井、塘、窖穴、蹬道等设施。寨北控武胜关,东望九里关,南邻烽火台等,素有南北咽喉之称,历为军家争夺要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