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染色剪纸,是流传于山西省广灵县的一种剪纸艺术形式,是中国国内少有的以阴刻为主的点彩剪纸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剪纸艺术样式,是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以其独特的风格、艳丽的色彩、生动的造型、纤细的线条、传神的表现力和细腻的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为山西省级、中国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灵剪纸当地俗称 “窗花”,大部分出自世世代代不知名的农民艺术家之手,作品取材于戏曲人物,鸟虫鱼兽,还有对农村现实生活的描绘等。
很早以前广灵人就有过年贴窗花的习俗,后来嫌这种用色纸剪出来的窗花不亮堂,于是就把一种透明光亮的“天皮亮”(一种薄云母勾勒着色)贴在窗纸上。当时又有河北武强的木板水印窗花传入广灵,内容多为戏文和花卉,形式由一个个方格组成,一般一个方格一个画面,当地人称之为“窗孔儿”、“草窗花”。起初当地剪纸的主要材料是麻纸,后来用生宣,工具是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数把刻刀,一次可以刻出30至50张同样图案的作品。据资料记载,在20世纪初的民国年间,当地从事剪纸的人员数量增多,光焦山就有20多家,每年一进腊月,剪纸艺人就糊上亮子(幌子),在临时做的两扇轻便窗子上,把自己所刻制好的窗花分类贴在窗纸上,到集市上叫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