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兴隆街玩,那时这里可热闹了,什么都可以买得到兴隆街是一条由南向北的直街,不长,却商铺林立,品种齐全。我在兴隆街长大,即使现在,对于不同时期兴隆街的模样,仍记忆犹新。” 曾经,这里是最繁华的墟市中心。
在很早以前,兴隆街就已经存在,并且非常繁荣了。在1946年,兴隆街街首的第一间店铺就是酒楼,旁边是点心铺,然后是卖烟草的地方,布坊……沿着现在大沥的兴隆路,边走边回忆着,仿佛那时的兴隆街,就在眼前。 那时,每位百姓每天工作,可以买三餐饭量的大米。每个月“出粮”(发工资)后,他们就会带着整个月的工资,来到兴隆街,买米,买金,换港币。那个时候,纸币贬值太快,所以一拿到工资,就会立刻去采购一个月的生活用品,或者将纸币转换成其他保值,基本上这些在兴隆街就能完成,商铺真的很齐全。 后来,在兴隆街东面,建起了一座“大凤鸣”茶楼,那时,他们有空的时候,就会约上几个朋友,在茶楼里喝茶。那个时候兴隆街太兴旺,本地人经常去,久了,这些东西也就深入骨髓了。
城市规划 市场换地了,只留下记忆 多少年来,大沥的兴隆街,经历了洪秀全时期的农民起义,遭遇过抗日战争,也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与成长,始终坚守在那里。 那时的兴隆街,两边除了商铺,还有许多沿街摆卖的小贩,卖猪仔、青菜、水果等,各个小贩紧紧挨着,一直摆到现在大沥敬老院门口。“那时,兴隆街只有4、5米宽,哪容得下那么多人?所以在大跃进时期,政府对兴隆街进行加长、拓宽了。”再后来,上世纪80年代,兴隆街建起了百货大楼,摆卖的人才变少了。
到了1984年,大沥城市面貌开始重新规划。随后,大沥商业步行街、巴黎春天、大沥市场等先后建设起来,兴隆街的许多商铺也开始外迁。 而今的“兴隆街”,已经更名为“兴隆路”,也没有了当初的繁荣,但对于许多老大沥人来说,这里始终是大沥最重要的地方,是大沥骄傲的所在,也是一切记忆的开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