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灵台之美

家乡区县: 甘肃省灵台县

古灵台位于甘肃平凉市灵台县城内,据记载,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王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祭天昭德,与民同乐而筑的。唐时,正式定为县名。原“灵台”坐北向南,台体用土夯筑。历史上,“灵台”两次被毁,两次重建。1933年重修的“灵台”,青砖彻面,底宽12.3米,高12.3米,台体分两层,顶建八卦亭,内塑周文王像。传说在建成之时,从东面飞来两只丹顶鹤,连续三天绕台飞鸣,栖于文王庙的古柏之上,一时轰动县城,被视为吉祥之兆所以这座亭子被称为“鹤来亭”。据记载,民国十七年(1928),当时的军政当局为修建营房,将故台尽数铲除,激起民愤。民国二十一年(1932)春,经陇东绥靖司令、中央陆军新编第五师师长杨子恒倡导,县长张东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征发民工在其原址组织修复,二十三年秋筑台工程告竣。

1933年复修的“灵台”,在1966年的“文革”中再次被夷为平地。现在看到的灵台,是1984年8月破土兴建,1985年12月28日落成的。坐北朝南,底宽18米,高33米。台体分为三层,顶层大殿内塑有周文王像,两边墙壁上绘有大型壁画,再现了当年文王伐密的壮阔场面;底部回廊为碑林,灵台,有“神州祭灵第一台”之称。
灵台县,不仅以“灵台”而得名,而且以商周文化遗存为主体的“文物大县”著称,被甘肃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为灵台县所富有的大量重要遗址和珍贵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发现古遗址240多处,古墓葬30处,古城址6处,古生物化石点18处;已发掘出土各种文物近万件,其中3000多件被省以上文物部门收藏。
灵台,据记载,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的商纣王时期,是周文王征服了位于今灵台县百里镇一带的密须国后,祭天昭德,与民同乐而筑的。

&蚕蛹(2014-10-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