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话,亦称为潮汕话,属闽南语分支,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丰顺县)及海外以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英文称为 Teochew 或Chiuchow,是“潮州”两字的音译。潮州府古时是移民城市,主要先民为闽南人等,时闽南语与古汉语在潮州府融合交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系,往往一个相同的字,表现在地名、人名、字面上都有不同读法。
“潮州话”一词受海内外潮汕人普遍认同,因其沿用至今已一千多年,词典、专著等学术性著作均以“潮州话”为准命名。潮州话在广东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以及海外华人中广泛使用,是一种知名度较高的古老方言,包含了很多的古汉语成分。属于闽南语系,与泉州话差异不大。语法与闽台片相同,词汇也有高度的对应,语音语调上同漳音差异明显,彼此互通存在不少难度。
因潮汕人对其自身文化的保留及传承相当重视,所以在当地不论男女老少,除了在校念书、与外地朋友交流时才讲普通话,其它时候普遍都讲潮州话。而潮汕的小童,在上学念书前,潮州话也是主要的使用语言,进入校园之后才开始讲普通话。闽南语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汉语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没有前圆唇元音)、唇齿音及卷舌音。例如:闭前圆唇元音[y]误读成闭前不圆唇元音;将普通话的清唇齿擦音[f]读成清喉擦音[h];将普通话声母zh[tʂ]、ch[tʂʰ]、sh[ʂ]和r[ʐ]分别读成[ts]、[tsʰ]、[s]和[z]。
目前潮汕话的分布如下:
潮州市(现辖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区、饶平县);
汕头市(现辖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南澳县);
揭阳市(现辖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惠来县、普宁市(县级市);
丰顺县(留隍镇、汤坑镇、汤南镇)
潮州话在各个地区的语调有所不同——
潮安小片包括:湘桥区、枫溪区、潮安区、饶平县、丰顺县、澄海区、金平区、龙湖区、榕城区、揭东区、揭西县、普宁市东部及东北部
潮普小片包括:潮阳区、潮南区、濠江区、惠来县、普宁市中东南部,该小片人口最多,几乎占三市人口一半。
潮语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如现代汉语是四声拼读,但潮语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发音复杂,以前有十六音(实为十六声母)之说,如今是八音,而且土话掺杂太多,外人不易学到;潮语中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步行叫行路,铁锅叫鼎,瓶子叫樽等等;潮语中古汉语保留较完整,潮语一字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
潮语古朴典雅,并且具备上述特点,早已引起海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使得研究潮州话的人很多,有关潮州话的专著、字典、词典也很多。潮语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重视。《潮州音字典》,以及《潮语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语言的专著。潮语的一整套文读系统,已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声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
潮州话具有八音(现代汉语官话方言为四音),较古老的字典有《潮语十五音》,此后又有《潮汕字典》 ,近代又有潮语八音以及各种研究的著述。
潮州话很难学,因为他的文言词汇和语法繁多。如:小女孩叫姿娘仔,老年的叫老姿娘,美丽的女人叫雅姿娘。姿:姿色、姿态;娘:古代深闰里的小姐。新妇、新哺——儿媳妇等等。
人称指代:汝(你)、 伊(他/她)、我侬(我们)、恁(你们)、伊人(他们)、安(丈夫)、老公(曾祖父)、老嫲(曾祖母)、阿公(爷爷)、阿嫲(奶奶)、外公(外公)、外嫲(外婆)、阿爸/老政府(爸爸)、阿妈/阿姨/阿niea(妈妈)
交际:道(说)、诐三国(摆龙门阵)、同暹罗诐到猪槽(扯得太远了)、喝誧(吹牛)、食诐唔落(道不同不相与谋)、扶卵脬(拍马屁)、散嚷/吼/道(胡说)、人客(客人)、济谢(谢谢)、对毋住(对不起)、无相干/无事(没关系)
生活用品:食(吃)、糜(粥)、糜籴(盛粥汤匙)、汤匙(调羹)、箸(筷子)、鼎(锅)、床(床/桌子)、饭床(饭桌)、食桌(赴宴)、喉干(口渴)、饼药(肥皂)、饼药粉(洗衣粉)、雨遮(雨伞)、目涩(困了)、洗浴(洗澡)、褛(外套)、衫(衣服)、鞋拖(拖鞋)、银(元)、个银(一元)、电毛(烫发)、洗面(洗脸)
潮汕话,你会说了吗?
http://www.wm23.cn/zhengyanju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