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布依族

            布依族旧称“仲家”、“夷族”。自称“布越”、“布依”;也有一些地方自称 “布曼”、“布侬”。“布”的意思是“族”。

     人口分布 :截止1990年为254.509万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南部和西南部,镇宁、紫云、关岭、平坝、清镇等地亦有分布。

      历史由来 :布依族历史悠久,是当地的土著居民与从北方南下的移民融合的而成。历史上名称繁多,与壮、侗、傣等族同源于古代的“百越”中的“骆越”。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统称为“蛮僚”、“俚僚”、“八番”。元、明、清时称“钟家”、“青仲”、“仲番”、“布依”等。

      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汉语,使用汉文。过去没有文字,1956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
宗教文化 :信鬼神和“鸡卜”,崇拜祖先。近百年来,也有一些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口头文学、特别是山歌比较著名。

     布依族的乐器--铜鼓,也比较有特色。它不仅是祭祀、喜庆、丧葬时的乐器,而且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击鼓可以聚众。

     习俗及社会 :多为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过去有“不落夫家”的习俗。青年男女间的交往比较自由,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等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倾吐爱情。青年男子穿对襟短褂、长裤,包头巾;大多数妇女穿右衽大襟衣,下身穿长裤或格子裙,戴各种银质首饰。 一年中除春节、端阳、中秋等节日基本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六月二十四”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

      经济上主要是农业,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以水稻为主,还饲养水牛和黄牛。居民大多居于平坝、河谷或依山傍水之处,素有“布依水乡”的美称。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社会改革,与苗族联合成立2个自治州、3个自治县。

好人1号(2014-10-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