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是国务院确定的内陆开放城市,先后与国内外许多城市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协作和文化交流关系。每年在西宁举办的“郁佥香节”、“青洽会”,“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扩大了 “中国夏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西宁背靠青海丰富的高原动植物资源,天然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方向,立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链延伸,培育和发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相互协作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抓投资环境建设,抓项目建设,抓招商引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全市完成造林合格面积9.43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面积2.67万亩。零星植树251.72万株,本年育苗面积0.34万亩。农村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28.72万千瓦,增长1.96%。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2007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5.05,提高30.1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47亿元,增长52.23%;实现利润32.83亿元,增长20.46%。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旅游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685.9万人次,增长37.12%;入境游客3.34万人次,增长16.27%。实现旅游总收入30.95亿元,增长42.3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015.50万美元,增长24.61%。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1个,其中:医院52个;卫生技术人员9589人, 其中:医生3594人;卫生机构床位数9165张。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48人。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36元,增长13.94%;农民人均纯收入3398元,增长15.14%。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16029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8%。 西宁在全省有较高的首位度。人口占全省的38.84%,生产总值占全省的43.93%,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85%,其中:市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86亿元,增长37.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的3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66.35%。“十一五”时期,我们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做强西宁,服务全省,使西宁成为青藏高原区域内投资环境优良的创业城市、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改革开放的先行城市、内涵丰富的文化城市、和谐稳定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