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积淀厚重,名列国务院颁布的99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雷州远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先后为越楚的势力范围。据史载,公元前355年,楚灭越之后“楚子熊挥受命镇粤,至此开石城,建楼以表其界”。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至清末,雷州城大都为县、州、郡、道、府治,成为雷州半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称“天南重地”。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近十多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发展雷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雷州的文化更加光彩夺目。一全市21个镇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区办起了文化室和图书室,一批多功能的文化楼拔地而起,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应运而生,具有雷州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了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雷州由于历史的渊源地缘关系,成为历史上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闽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汇地,进而逐渐形成独特的雷州文化。在雷州钟灵毓秀的红土地,人文荟萃,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遍布城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有57处,其中雷祖祠为国家级,三元塔为省级,真武堂、韶山古戏台、东岭莫宅祠堂、唐代墓葬等4处为地市级。市博物馆收藏文物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均居全省县级博物馆之首。该馆是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文物古迹是雷州数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雷州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十分重视文物收集、保护和利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拨巨资,群众积极筹善款修葺、恢复文物面貌,抢救了大批文化瑰宝。以文物为依托,结合自然景观,在雷城修建了西湖公园、三元塔公园和雷祖祠旅游区,形成城内、城外和近郊三点一线的参观旅游网络。当游人漫步雷州,徜徉于旖旎的湖光山色之中,流连于名胜古迹之间,面对诗情画意,其乐融融。
雷州地灵人杰,人才辈出。如留下“九耳呈祥”动人故事的唐代俊杰陈文玉先后任东合州、雷州刺史,功勋卓著,曾被太宗降诏褒奖:“养晦数十年恶事非君,受职父母邦,德政彰明。”他被后人尊为雷祖,立祠纪念,又如历官福建古田、台湾知县、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陈瑸,为官清廉,爱民如子,被誉为明、清岭南三大清官之一,迄今,台湾仍流传脍炙人口的“陈瑸放犯”故事,再如乾隆年间进士、翰林编修、大家者陈昌齐(字观楼),他书示村民的“有千年禄切,无百年观楼”的哲言至今仍振聋发聩。明、清之秀,仅雷州府辖下的海康县(今湛江.雷州市)就孕育出22名进士。
雷州广袤的红土地留下历朝贤臣名将的足迹。西汉、东汉伏波将军路博德、马援衔命维护祖国版图的统一,先后挥师南下,屯兵雷州,庇护民众,雷人筑“伏波祠”以纪其功;唐代名宦李邕、宋代名臣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伯雨、王岩叟等先后被贬到雷州或途次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被文天祥称誉“敬贤如师”的雷州人民为之建十贤祠、苏公亭、寇公亭、真武堂纪念。后人蹑贤踪,怀先哲,无不励志修身立品,爱国爱民。
雷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雷州先民创造雷州原始文化,英良、英楼出土的石斧石凿,象征青铜时期雷州古文化。春秋战国,楚子熊挥筑石城,建楚阔楼,奠定了雷城为古代雷州半岛甚至岭南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百越五大铜鼓,中国四绝之首"雷州换鼓",印证了雷州南越文化的辉煌。秦朝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从雷州开始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先河。唐宗宋祖时,大量汉人南迁,谪官贬焕宦的流入,商贾骚人的涌进,中原文化在这片红土地中扎根结果,使雷州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独放异彩。
此外,闻名遐迩的雷阳八景,饮誉海外的雷州陶瓷、珍珠,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技艺精湛的石雕木刻,别具一格的雷歌雷剧,奇异独特的雷州方言,雷祖雷神,雷歌雷剧,摊舞、石狗等等。雷州文化成了炎黄文化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一块瑰宝。
雷州更是古时候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是两千多年的海上丝路,从根本上影响了广东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是两千多年的海上丝路,赋予了广东有别于内陆的海洋文明的特质;是两千多年的海上丝路,塑造了广东人敢为天先、重伤务实、开放兼容的精神品格;是两千多年的海上丝路,把今天的广东再次推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潮头浪尖。而雷州半岛为此提供了天然的港口,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从徐闻县城出发,往偏西南方向走10多里,便是雷州半岛最南端的胺尾湾。湾东的岬角是今天大陆通往海南岛的粤海铁路火车轮渡码头,码头西侧的五里乡二桥、南湾、仕尾附近的港湾,即为公认的海上丝路最早始发港---徐闻古港。
沧海桑田,泥沙淤积,千年古港已不复当年的英姿,但从地图和周边地貌看,作为两千多年前的海上丝路始发港,徐闻古港确实不失为最好的选择。该港湾地扼琼州海峡,濒临北部湾,是当时航海技术较为落后、船只必须靠岸行驶的历史条件下前出南海的必经之地,而离岸不远处的海面上,3座对峙的小岛环抱(史称"前临海,峙三墩"),浑然天成,无异于挡风阻浪的天然屏障。从西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广东海上丝路的链条没有断裂过,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以广州为中心,东起饶平、潮州、澄海、汕头、汕尾、惠州、东莞、深圳(包括香港)、珠海、澳门,西至台山、阳江、电白、徐闻、雷州、遂溪、湛江,其港口在不同时期都曾经是海上丝路始发港或中转港。据考证,由徐闻起航的丝路航线大约是:入北部湾后沿海岸经越南、柬埔寨、泰国,入暹罗湾西部的丹那沙林登陆,然后沿江而下,进入孟加拉湾,西行至印度的南海岸,转斯里兰卡,来往航程不下10000公里。而见诸古籍的民谚"欲拔贫,诣徐闻",也从一个侧面佐证秦汉时期的徐闻确为商品集散地,市贾较一般地区繁荣。
雷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是驰名古今的文化之乡。近十多年来,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广大文化工作者遵循“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发展雷州的文化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雷州的文化更加光彩夺目。一全市21个镇都成立了文化站,75%的管理区办起了文化室和图书室,一批多功能的文化楼拔地而起,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家庭文化应运而生,具有雷州特色的饮食文化也有了发展,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格局。
市文化局属下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雷剧团及电影公司已成为连结镇文化站和管理区文化室的纽带。三级文化网的建设成就显著,城乡集镇的歌舞厅、卡拉OK厅、电子游戏室、桌球室等娱乐场所不断出现,成为群众工余假日的好去处。电影院、队遍及城乡,投影录像场星罗棋布,社会主义文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雷州半岛特有的剧种——雷剧,在雷州市一枝独秀。全市现有专业和民间职业剧团52个,长年累月活跃在城乡舞台,夜夜星歌,成为名闻遗迹的戏剧之乡。文艺创作、演出、艺术展览、节日文化活动为城乡人民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古朴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了文化名城浓郁的文化氛围。
我是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郑力侥我为家乡代言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zly13659746288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757491983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1925432.html
微博http://weibo.com/u/2757491983?from=profile&wvr=5&loc=infdomai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