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郊区望江镇有一群文艺人,他们或聚在广场,或集于田间,无论在哪里总是挤满了观众。演戏、看戏成了大家的生活习惯,如果一天听不到歌声笑声,看不到翩翩舞姿,生活在望江镇的人们就会感觉缺少了一种生活滋味。 临江村文艺队是望江镇成立最早的的文艺队,也是距镇中心里最远的文艺队。队里的成员都有统一的身份——农民,也有同样的爱好——文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73岁,最小的也有43岁。负责人王英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农村要开展文艺活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家都有农活,要想排练节目就得挤时间。刚开始村里人说我们不务正业,唱歌跳舞也不能当饭吃,搭钱搭时间图啥。可我们20多人从开始到现在没有一个掉队的,就是为了唱出好日子,舞出新生活。”采访中,王英一遍又一遍向记者介绍自己队里的经典节目,记者笔不停歇地记下这样几个节目:《婆家娘家妈》、《表表妇女半边天》、《四姐妹看玉树》……王英说她们所有的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当节目在田埂上赢得掌声的时候,她们就将所有的辛苦都抛在脑后了。
社区综合文艺队负责人李君一步一步踱到记者眼前,扶着椅子慢慢坐下。“不好意思,我得缓一下,现在说话都费劲。”刚动完大手术的她得知记者要采访文艺队就坚持一定要来。她说:“经过这次大手术,我的感触很多,队友们像亲姐们一样到医院看我,鼓励我。我现在最想的是赶快好起来回到她们中间。”
李君是一个热心人,没加入文艺队之前她经营个小店,因为生意的辛劳,她经常发脾气。加入了文艺队后,她变了——家人说她变得爱笑了;邻居说她变得温和了;队友们说她变得更有活力了。“我们编排节目就像烹饪一道菜,要符合大家的胃口,更要色香味俱佳。做到大家能接受,与时俱进不容易。但我们一直努力在做这件事情,并一定要做下去。”她告诉记者,队员的热情非常高涨,但有个问题一直让大家挠头:“现在到外地市演出的服装、路费、餐宿都是自掏腰包,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你帮我们呼吁呼吁,希望有实力的企业能给我们赞助,让我们这些乡镇的文艺人走的更远。”
文艺队演出接连不断,群众百看不厌。“这个舞台就是演我们的生活,唱我们自己的故事。大家看着高兴,鼓掌、欢呼,那股热闹劲就跟过年一样。”夕阳红文艺队的邢淑清一谈到自己的团队立刻兴奋起来,“除了常规的文艺演出,我们还专门到市里学了快乐舞步。我用家里的车拉着队员分头学习,一个人学几个动作,回来后汇总到一起。现在我们也有自己的快乐舞步队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