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阳笛套音乐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潮阳笛套音乐为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之一,是潮阳人民珍贵的精神财富。
潮阳笛套音乐之“源”起于宋。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率领勤王之师到达潮阳。当时,作为宋室左藏朝散大夫的吴丙(字汝光,原籍江西,后为潮阳人)随师抵潮,吴丙生平酷爱音乐,又为宫廷乐宦,因而带来乐工歌伎和礼乐资料。宋亡后,吴丙定居潮阳棉城,宫廷音乐的种子也因此播落于潮阳土壤,经过历史的演变和乐工们的辈传,潜移默化地注进潮阳的地方特色,尔后,经元、明、清历代乐工们的充实和发展,潮阳笛套音乐形成其古朴典雅的风采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潮阳笛套音乐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可分为笛套音乐和笛套锣鼓。笛套音乐保留着宫廷音乐的本来风韵,其风格特点古朴、庄重、典雅、幽逸、清丽、悠扬。笛套锣鼓包括笛套小锣鼓、笛套大锣鼓和笛套苏锣鼓。笛套音乐就其共性而言是属于套曲式的音乐品种。它以笛、管、笙、箫为主奏乐器,并有机地配以三弦、琵琶、古筝和其他的弦乐、弹拨乐等。就其个性而言,潮阳笛套音乐从大笛吹奏的方法到奏出的音色有别于其他地方,是具有潮阳自己的地方特色——“潮阳味”。在吹奏方法上是传统的(宫廷式)“龙头凤尾指”,领奏乐器的大笛(横笛)是28节大锣鼓笛,它采用第六孔为1的吹奏法,其定调音比bA调稍低,而比G调偏高,这样定调,三全其美,既使高音区具有“高亢、激越、响亮、磅礴”的气氛,又使中音区具有“悠雅、清丽、委婉”的特点,而低音区也有“古朴、幽逸、扎实”的妙处,再由于潮阳人语音较重,丹田有力,而方言的本能转化,使语音本能地注入吹奏时的乐音,产生了强烈的“潮阳味”,也构成潮阳笛套音乐地方特色。

350的阿丫(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