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简介

家乡区县: 庆阳市环县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庆阳市西北部,东临甘肃华池县、陕西定边县,南接甘肃庆城、镇原县,西连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同心县,北靠宁夏盐池县。东、西宽约124公里,南北长约127公里,总面积9236平方公里。辖33万人。是早在1936年解放的革命老区,建立了红色政权的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 环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的丘陵沟壑区,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山、川、原兼有,梁、峁、谷相间。全县大部分地区属环江流域,为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风干燥,旱、雹、风、冻、虫五灾俱全,尤以旱灾为重。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且由南向北递减,是全省41个国扶贫困县和20个干旱县之一。

    县委、县政府坚持“夯实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草畜、洋芋、小杂粮三大特色产业,壮大油料、药材、苗木、果杏、黄花、花椒等区域优势产业;以增强发展后劲为目标,加快农田、水利、生态环境三项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草畜产业畜牧业是环县的传统产业,对此,环县通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立草为业、以草促牧的发展思路,把草畜产业开发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主导产业来抓,着力实施草畜大县、畜牧强县的发展战略。洋芋产业 环县黄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种植洋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洋芋以无农药污染、不易霉烂、不易变质、贮期长、好保管等特点占有广阔的市场。2001年,县上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确定县北为高淀粉洋芋生产区,县南为菜用型洋芋生产区,小杂粮产业 环县种植各类小杂粮历史悠久,品种多样,品质独特。每年种植的荞麦、糜子、谷子、玉米、绿豆、豌豆、燕麦、苦荞等小杂粮达20种,面积30万亩左右,总产在300万公斤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保健和绿色食品着称的荞麦、燕麦、谷子等小杂粮开发前景愈加广阔。环县荞麦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所含的“芦丁”和“烟酸”,是治疗高血压的辅助剂,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选保健食品,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小米含有多种脂肪酸、维生素,有养肾健胃、消渴利便的作用;豌豆、扁豆、小绿豆、小红豆等豆类杂粮含有人体所必需的10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清热解毒,抗炎消肿,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

    环县可栽培的农作物有7个大类242个品种。盛产的冬(春)小麦、荞麦、糜子、谷子、玉米、高粱、洋芋、燕麦等是食品酿造工业的上好原料,其中荞麦、苦荞、小绿豆、燕麦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胡麻、芸芥、葵花、豆类等各类经济作物产量可观。全县养羊72万只,位居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滩羊饲养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县南部盛产优质苹果、曹杏、桃、梨、核桃、花椒等。还有野生药材80多种,其中甘草、秦艽、麻黄、远志等大宗名贵药材质量上乘,年产100万公斤以上。农副土特产品主要有黄花菜、羊绒、羊毛、山羊板皮、二毛裘皮、葵花籽和亚麻油等。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果长肉厚,色泽金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酒席上的美味菜肴。绵羊毛细而长,柔性好,吸水性好,保暖性强,货源充足,是加工地毯的上好原料,全县年产羊毛58万公斤。二毛裘皮为驰名中外的"裘中之珍",是本县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年产羊皮12万张,其中二毛裘皮3万张。葵花籽是休闲保健食品,含油量高,营养丰富,是制作味精、饼干、面包、挂面的主要原料。亚麻油(俗称胡麻油)是轻化工业和食用的优质油品,被评为省优产品,年产量200万公斤,曾于1994年在蒙古乌兰巴托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苜蓿之所以被全世界公认为是“牧草之王”,,苜蓿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和产业四大效益兼顾的功能。滩羊,是中国特有的优良裘皮型绵羊品种,其羔羊皮称“二毛皮”,是制造二毛皮衣的最佳原料。环县的“二毛裘皮”被誉为“裘中之珍”,驰名中外。环县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界的山塬地区,野生甘草分布全县各地,是甘草的主产区。目前人工栽培面积已超过2万余亩,年产甘草1000吨以上。环县鸿康中药材开发公司,生产的甘草饮片、甘草酸,畅销全国各地,产品供不应求。远志,始载于《本经》。味甘、辛、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之功能。主治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等症。远志俗称“燕翅”。全县各地均宜生长,以县中南部诸乡镇最宜。目前人工栽培面积300亩左右,年产量10吨。 秦艽,俗称“左拧拧”。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功能,主治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等。全县各地均宜生长,县中北部最宜。人工栽培也已起步,年产量10吨左右。柴胡,俗称“细心草”。属北柴胡类,性微寒、味苦,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之功。全县各地均宜生长,人工栽培面积1000余亩,年产量100余吨。麻黄,性温、味辛微苦,有归肺、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全县各地均有分布,人工栽培面积1.6万亩,年产量5000余吨。

    环县皮影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2年6月9日,中国民俗学会正式命名环县为“皮影之乡”。

    环县皮影历史悠久。清末民初的皮影艺人解长春在皮影的制作和演唱被中国民俗学会正式命名为“皮影之乡”诸方面,作了大胆的改进,给古老的皮影艺术以新的生命。解长春的传人,继承发展了解氏皮影艺术,使得这个古老艺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环县山城堡战役发生于 1936年 11月,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大仗,也是红军长征山城堡战役纪念馆和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它的胜利标志着蒋介石“围剿”工农红军的彻底失败,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http://www.wutongzi.com/kan/gansu/huanxian.html

http://abc.wm23.com/nian199102232129

雪默(2014-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