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汉经济

家乡区县: 四川省宣汉县

经济概况
宣汉县委、县政府立足现实,审时度势,提出了未来十年内把宣汉建成全国的“生态旅游大县、巴人文化名城、天然气化工基地”三大目标。围绕建设“数字宣汉”,“生态宣汉”、“礼仪宣汉”,大力推进交通、城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先后投资改建了宣罗路,硬化了宣胡路、宣南路。宣城路硬化工程、宣罗路路面整治工程和宣开路改建工程正在施工。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旧城改造基本结束,主要街道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基本完成;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稳步向前。
同时,县上为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努力构建公开、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一大批外来客商纷纷落户宣汉。截止去年年底,全县已累计引进合作项目80多个,合同引进资金24亿元(不含天然气项目),已到位资金6亿元,先后有西塔乳业、渝鸿房产、金鹰工业硅,鸿源焦化、四川明伦化工有限公司等外来企业落户宣汉,并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
200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7887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4亿元;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3元,比上年增加374元。
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3亿元,同比增长15.6%。
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亿元。2011年宣汉县GDP总量居四川省各区县排行榜第43位。2011年宣汉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0元,全县存、贷余额达143亿元、50.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25%。
2011年共实施重点项目58个,预计完成投资77.7亿元。成立了县投资服务中心,建立了“驻点招商、代办服务、强化联络、定期现场办公”四项机制,累计开展小分队招商87次,引进到位资金54.5亿元,荣获全市“百日攻坚竞赛”活动先进单位。二是兴工强县迈出新步伐。坚持园区建设每月一次调度会、两月一次办公会制度,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普光经济开发区纳入省“1525”工程,新入驻企业8家,新建成投产项目4个。顺利组建江口水力发电集团,成功争取中石化支持宣汉工业及民用天然气指标。全年新增小微企业182户。三是现代农业呈现新亮点。大力实施“1 10”工程,“四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发展食用菌小区7个,方斗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发展烟叶3.71万亩、中药材7万亩。历经30余年培育的“蜀宣花牛”新品种填补中国南方自主培育牛种空白。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实现劳务收入26亿元。在全市农田水利“甘露杯”6项竞赛中,水利、交通、林业、综合管理4项荣获第一。四是消费市场焕发新活力。新(改)建城乡农贸市场15个、农家店60个。培育市级商业示范社区3个,创建省级“农超对接”示范市场1个。县城商贸物流园区、西区商贸城建设规划加快启动。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亿元。五是城乡建设取得新成效。城市建设“334”工程有序推进,民歌广场建成使用,新宣中环形路、巴人大道风貌打造全面完成,穿孔子广场顺利开工,西区景观大道、西门运动休闲广场、巴人广场、巴山红军公园、县城拦河坝景观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基本结束,即将先后开工建设。宣南路改造,石樊路改建,宣七路整治,达陕、达万高速路宣汉段,达陕高速路至县城连接线以及天生、樊哙等7个重点场镇过境路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打造宣罗路生态亲水走廊风貌展示带,洋烈新村正成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样板。建成省级环境优美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8个。“两违”整治深入推进,违法建(构)筑物拆除工作成效明显。六是社会事业凸显新进步。新(改)建校舍3万平方米,“两基” 通过省上预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平稳施行。罗家坝遗址规划通过评审。成功承办第六届川、渝、鄂、陕毗邻县(市、区)男子篮球赛。七是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新增就业38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社保扩面工作有序推进。城乡低保调标如期完成。新(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3所。新建保障性住房358套,改造农村危旧房2110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深化,信访维稳和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ww0897(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