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的皮影是用牛皮做的,老家人俗称他牛皮搭子。夜幕降临,一有皮影动静,人们就会纷至沓来,聚集在生产队晒坝前的老皂角树前。锣鼓一响,戏算开场,看皮影戏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比过年还快活。还记得第一次看皮影戏的情景,那年我八岁,只见拉着宽大的幕布后,似乎有几个人在操纵,前面的影人激烈地厮杀着,还有捏着嗓子的紧巴巴的唱腔从幕后挤了出来,我觉得好奇,总想跑到后台瞅一瞅那死的皮影人是如何在艺人手中变活的。
那时,皮影戏台四周围得严严实实的,正面是影窗,两侧面是封死的,后面有条过道,垂着布帘,供演员(老家人习惯称戏子)出入,有两个护台的人看管,不许外人随便进去。那次我偷偷爬到老皂角树上,朝里面看得正来劲,却给人拉下来吼了一通,但我被吓哭之后心里又乐了,我终于看清了内部的“秘密”。靠近影窗里边的台子上,放着两盏大鼓肚的风雨灯,后面站两个人,操纵影人儿,他们聚精会神紧跟唱词动作,手里捏一把细蔑条,头上各栓一根细线,连着影人的胳膊或别的什么地方,一直舞个没完。再往后面是一张特制的桌子,有唱词的影卷展在上面,几个人围成半圈扒着看。轮到谁唱,他们都要伸长脖子,还有的要捏住脖子,脸憋得通红,让人看了实在忍不住笑。
忘不了阆中的皮影戏,那些“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皮影人儿,让我认识了有情有义、粗中有细的张飞、驰骋沙场的巾帼英雄穆桂英、深受百姓爱戴的青天大老爷包拯以及天不怕地不怕的神猴孙悟空,这些精妙绝伦的故事,深深地嵌入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