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名小吃之马宋饼

家乡区县: 潍坊市昌乐县

     马宋饼是源于山东省昌乐县马宋(现为营丘镇)一道汉族面食,故称之为马宋饼。至于起源于何时,由于历时年代久远,故无从考究。相传地处山东半岛中部的昌乐马宋,是清朝初期江南等各省举人进京赶考的必由之路。古时进京赶考之人多以步行,经过长途跋涉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才以到达目的地。由于马宋饼便于携带、存放时间长、耐消化之优点因此深受各方举人的喜爱。
       更有文人墨客作诗一首以表达对马宋饼的喜爱之情。“马宋油饼三页成,烙花细碎似繁星。油丰柔软食不腻。微咸当中透香气。熟而不糊色泽艳,垂手一抖即三片。开人胃口保体健,吃之过后皆称赞”。由于举人流动性大接触面广的特点,一传十,十传百在全国各地传往开来,也就从那时起马宋饼就以崭露头角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宋饼声誉日高,接触面更大,并相继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潍坊名吃”。近马宋饼朝天锅连锁加盟总店年来,不断推陈出新,在吸取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大胆革新,在马宋饼中加入豆面,蔬菜汁等对人体有益的富含维生素的各类营养物质,极大地丰富了马宋饼的营养成分。
      马宋村当地流传马宋饼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当地还不叫马宋这名字,村里有一个妇女姓马,丈夫姓宋,常年在外给东家打长工,就剩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一个5岁的孩子相依为命。但穷苦人家的女人是勤劳聪明的,她发现马宋是各地客商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经常有客人歇脚打尖,带的干粮由于时间长了,不是馊了就是冷的,特别是冬天,根本没法吃。她就琢磨着做一种烙热的饼子,既让过往的客商能吃上热饭,自己也能维持生计。天长日久,南来北往的客商多了,都知道这个地方有个善良勤劳的农家妇女姓马,丈夫姓宋,路过的时候想吃口热饭,找马、宋就行了,天长地久反而将村名忘了,马宋因此流传至今。
“     马宋饼三页成,烙花细碎似繁星。油丰柔软食不腻。微咸当中透香气……”自古以来马宋饼就以其特有的松软清香享誉内外,其加工技艺并2007年已纳入潍坊市第一批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传承和引领着饼的烙制技艺,更加凭借着昌乐马宋有机粮粮生产示范园这一良好的生产优势打造有机马宋饼,走上一条打响文化品牌,以带动有机粮食、有机蔬菜园区农业产业发展链条。
      今年以来,昌乐确立了以文化品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思路,引导产业向纵深发展。在营丘镇区中心地段建设了马宋饼研究开发中心,制定了马宋饼制作操作规程和原材料标准,选择了质量好、品质优的有机小麦作为主料,让马宋饼从大众化向高端化迈进。以建设有机粮食生产基地为切入点,重点打造了农业部万亩小麦高产创建项目----马宋有机粮食生产示范园。成立了有机粮食专业合作社,年产有机粮食2000吨,可增加群众收入300万余万元,是昌乐县最大的有机粮食生产示范园区。园区生产的有机粮食不仅为生产“马宋饼”提供了主要原料,更吸引了茅台等知名酒厂前来收购粮食。目前,以马宋饼为主要主营业务的有50多家店。
       用淡盐水和面,水多面软,软得几乎能淌。面和好后先放起来“醒”一个多时辰再擀,一般是斤面擀两张,每张直径50厘米左右,分三层,层层施油,烙成后,卷拿为一张,抻起来一抖擞即散为三页,各页都薄得近乎透明,却厚薄均匀而无窟窿。烙花细碎均匀,熟而不糊,吃起来柔有筋力,松软可口,油丰而不腻,微咸透清香,越嚼越香,开人胃口。近年,马宋饼相继被评为潍坊名吃,山东省名吃,中华名小吃。

在枝头跳舞的风(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