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驮龙镇的左江岸边,距宁明县城约25公里。在它临江的那面高260米的山崖上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图画。据考证,绘画年代在东汉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在这组规模宏大的图画中,人物形象虽然线条粗犷却又栩栩如生,有佩刀剑的,有戴桂冠的,是头人或指挥者,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组成了一幅幅情境各异的画面。花山整座峭崖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人像和物像,人像中有正面和侧面两种姿势。正面人像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侧面人像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既像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物像中有形似马似狗的,有像看似藤牌、锣鼓、太阳的。画像中的人物线条粗犷,图画栩栩如生。正画人像中有佩刀剑的,有戴桂冠的,这些人物是头人或指挥者。其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组成了一幅幅神情各异的画面。有关资料记载,花山崖壁画宽220米,高45米,人物图像1800多个,绘画年代在东汉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观瞻者不无赞叹:神奇啊,花山! 壮族先民绘制这个大型的崖壁画用意是什幺?一些专家学者经过实地考察后,有的说是祝捷庆功,有的说是欢庆丰收,还有的说是操练或出猎什么的,说法不一。总之,目前仍是个迷。花山壁画是一副宽约150米,高约290米,上面用赤红色的颜料画着密密麻麻的图像,有各种或人或兽或物件的图像共15组1800多个。这些壁画,以人物为主,间有铜鼓、铜钟、刀剑等器物和马、狗等动物形象,其中人画形态大致有三种:一种为粗圆型,头颈不分,手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左小臂略呈弧形,内弯;右小臂略小微,身体较细,胸部略宽,腰略小,无佩剑,两腿叉开平蹲,个体高约1米左右;一种为粗方头型,头上有倒八字形饰物,腰间佩一把长刀,向左下斜,手脚姿态和身型形态与前一种人像相似;另一种头为粗方型,双手斜伸向上,掌部平折,宽胸狭腰,腰部以下作喇叭形,不见两腿,整个形态似身着连衣裙轻舞,间有头插羽毛者,个体高约50厘米,这种图象在左江崖壁画中甚为罕见。花山壁画中最大的一个人像有3米多高,头插雉尾,手执匕首,身挂腰刀,腿跨骏马,威武雄壮,宛如一位首领。其旁侧好像是闪亮的铜鼓,前后的人物有的起舞,有的跳跃,有的骑兽,有的挥刀,有的持盾,姿态各异,生动热烈。据考证,这些壁画是壮族先民创作的,成画年代约在2000多年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