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公 姓唐,名秉,襄邑人,传曾居襄邑东园,故称东园公。避秦末战乱,隐居商山,与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合称“商山四皓”。死后,赠太尉。赐谥号曰“敬”。
张廷蕴 襄邑人,五代后唐跟随庄宗征伐四方,每临阵,身先士卒,奋力死战,以至金疮满体。很受庄宗赏识,授官指挥都虞侯。庄宗在魏博时,刘皇后从行,常纵优伶人为非作歹,廷蕴把不法优人全部斩首。后因破李继韬有功,升羽林都指挥使、左监门卫上将军。后晋开运年间(944年)病死。廷蕴虽武夫,然廉洁奉公,敬重士人,历任七州刺史,归葬之日,家无余财。
张 谊 字希贾,襄邑人,幼年独自好学。曾潜诣洛阳龙门书院,刻志励学。后唐长兴年间(930~933年)中进士。后晋时,累官中书舍人,因张才识渊博,端明殿学士和凝把他推荐给宰相桑维翰,拜左拾遗,在集贤院修书撰文,经常论及国家大事。
郭 贽 字仲仪,宋初襄邑人。太祖乾德(963~967年)中,进士及第(状元)。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年)中,为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兼太子侍讲(太子的老师)。78岁去世。真宗因郭贽曾作过他的老师,特亲临灵室哭祭,赠左仆射,谥“文懿”。著有诗文集三十卷。
张去华 字信臣,张谊之子,宋初襄邑人。幼时励志苦读,善于文辞。周世宗平淮南时,去华才18岁,著《南征赋》、《治民论》。著有文集十五卷。
张师德 字尚贤,去华第十子,最受父亲器重。宋真宗到汾阴祭祀,师德献《汾阴大礼颂》,累官左谏议大夫。著有文集十卷。
郑 雍 字公肃,襄邑人,进士。先任兖州推官。元符元年(1098年)提举崇福宫,未任而去世。徽宗政和中赠资政殿学士。
许安世 襄邑人,宋英宗治平丁未(1067年)进士第一人(状元),文字为欧阳修、王珪所推许。曾作《公生明赋》、《咏史诗》为世传诵。王安石向朝廷推荐,安世因反对王安石的政见,不肯附会得官。司马光、吕献可、邵尧夫都很器重他。后官至都水员外郎,死于黄州,苏东坡为其助丧。
许 翰 字嵩老,襄邑人,进士,召为给事中。许翰通经术,正直不挠,历事三朝,终不得志。著有《论语解》、《春秋传》若干卷。
许 忻 两宋之际襄邑人。历官数年,廉明自持。家本贫穷,辞官后仍贫寒如昔。晚年流寓江西临川,以闭户读书为乐。
孙德谦 元末睢州人,官中书左丞、大同行省平章事。明军攻大同,德谦据城固守,誓不投降,城破而死。手书《自决》等诗数章,辞意慷慨。《付诸子诗》云:“我今忠为国,汝等孝持身;忠孝各尽道,庶几报君亲。”《付诸将诗》云:“固守孤城众议深,岂知共事负初心;如今有计难为用,泪血哭干痛不禁。”其二云:“城陷身羁事已违,孤忠耿耿欲何依;谁知一片丹心苦,日逐白云东北飞。”
韩 政 睢州人。元末追随朱元璋起兵中原,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带兵取濠州,克安丰,平浙右,北伐中原,分兵扼守黄河,阻断元朝山东援兵。攻取益都、济南、济宁、东平,改任山东行省平章政事。大将军徐达攻打元都,下令韩政会师东昌,镇抚临清。洪武十一年(1378年)卒,明太祖朱元璋亲临其丧,赠郓国公。
李 干 字贞臣,明初睢州人。元末,以国子生出仕,为扩廓帖木儿幕僚,被朱元璋军俘虏,安置在镇江。不久升入司农司,参预议礼、议律、议官制。明初设六部时,为吏部郎。出为陕西行省郎中兼秦府参军。后召入翰林待诏直内阁,因年老辞官,侨居苏州。李干精通先代典籍,参与明初各项典章制度的制定,议论精当,为当时所推重。
李孟旸 字时雍,明朝睢州人,成化进士,官户部给事中。曾到大同盘查粮库,回朝以后,陈奏加强边备的十件事,为朝廷采纳。卒年78岁。著有《南冈集奏议》、《睢州志》等。孟旸身材高大魁梧,胸怀宽广,恼怒不加于仆役。其弟孟晊,同榜进士。孟旸官给事中,孟晊官御史,时人称为“双凤”。
蔡天祜 字成之,睢州人,号石岗。其父蔡晟,明成化进士,曾任山东济南府知府。天祜弘治乙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正直敢言,对诏旨认为不当的,敢于封还驳正,因而触怒权臣,被排挤出京,任福建按察司佥事。嘉靖十二年(1533年),大同又发生兵变,朝延再次起用蔡天祜,惜于途中病逝。天祜多才多艺,弹琴围棋,射的投矢,演阵占象,诗词歌赋,无不精湛。清代汤斌说:“吾乡先辈名臣,必以石冈公为首,其人品甚高,所用未尽其才。”
鲁邦彦 字正卿,睢州人,七岁丧父,家境贫困。从师学习,稍知经义,就认识到应该向圣贤看齐。励志苦读,日背诵千余言。著有《河图洛书说》、《大学讲》、《中庸解》、《就正录》等,皆中正精实,发前人所未发之论。巡按御史题其门额曰“理学名贤”。
张一霁 字天光,睢州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历官衡州知府,为政宽和。升参政。一霁在家乡多行善事,被称为“善张”。
皇甫仲和 明初睢州人。洪武间为天文生,历升钦天监正。正统十四年(1449年),仲和已老,英宗受宦官王振欺骗,要亲征瓦剌。百官谏阻不听。仲和审时度势,建议先立储君,以防敌人劫持皇上以要挟,后果有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敌人兵临城下,人心震动。仲和仰观天象,预言敌兵必退。第二天,总兵杨洪自宣府、石亨自大同带兵驰援北京,不数日,敌退。
孙 坤 字顺夫,睢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升肃州兵备副使。肃州离嘉峪关仅70里,常受游牧民族兵马骚扰。为确保边境安全,孙坤整顿军纪,加强巡逻侦察,抚慰军民,修筑长城,边境得以安定。因功高遭忌,遂辞官隐居林下,卒于家。
傅性敏 字维学,睢州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任龙游县知县。龙游本无县城,性敏到任始修筑。升兵部武选司主事,改车驾司郎中,任承天府知府。承天是嘉靖皇帝之父陵墓所在地,按旧例,知府以上的官都要参见守陵的宦官,性敏抗礼不为所屈。当时权相张居正大办其父丧事,巡抚以下官员都穿丧服哭临,只有傅性敏一人素服角带,一吊而已,因此得罪张居正,被贬为福建盐运司同知。不久升庆阳府知府,当时庆阳遇荒年,性敏发官仓赈济灾民。改任陕西苑马寺少卿,兼按察司佥事,辞官归家,闭门读书。
李汝华 字茂夫,号桂亭,睢州人,明万历四年(1580年)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李汝华居官清廉,正色立朝,裁断果决,据理依法,不畏权势,又体察下情。李汝华办事精干老练,下级请示问题,立刻明确答复。公文堆积如山,他信手批阅,却少有差错。后兼掌吏部。善于理财,苦心经营,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明朝财政危机,他请求神宗把专供皇宫开支的金花银拿出一些补贴国库,遭到了神宗严厉斥责。他请求辞职,皇帝不理不睬,直到明神宗驾崩,熹宗即位,才被准去职返乡,卒于家中。
袁可立 字礼卿,号节寰,明末睢州人。参与镇压白莲教之乱有功,升兵部侍郎。天启末年魏忠贤专权,袁可立不肯附和,于是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致仕。著有《抚登疏稿》、《弗过堂集》。
汤 斌 字孔伯,一字荆岘,号潜庵,据传为明末诸生。乾隆元年,诏谥“文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诏从祀孔子庙庭。著有《睢州志》、《洛学篇》、《明史稿》、《汤子遗书》、《潜庵语录》等。
田兰芳 字梁紫,号篑山,清初睢州人,中州名儒。生于世宦之家。幼年丧父,酷爱读书,学诗于张心若,诵读《诗经》,汉魏骚、赋,唐宋诗词,“目不停玩,手不停批”。其批点经、史、子、集,评跋工密,独有见解。为人谦虚诚恳,遇事有主见,“峻以持已,和以待人”,与人处不择贤愚。早年疾恶如仇,不满于世俗的虚伪欺诈,晚年涵养愈粹,性情归于平和。崇尚安逸清静,尤精研性理之学。为学严谨,以不自欺为根底。曾遍访张仲诚、徐迩黄等名流,相互切磋,因而所造益深,所积益厚,被学者推为儒门正宗。讲学于梁、宋各书院,门人众多。他生活简朴,崇尚自然。汤斌自岭北道归家,曾访田兰芳于荒村破屋中,二人同眠草榻,探究为学之道。田兰芳一生为文为诗,著作颇丰,有《逸德轩文集》传世。死后,门人私谥“诚确先生”。
王 绅 字公垂,睢州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改庶吉士,补工科给事中。当时河务刚刚兴起,皇上命河道总督九卿面议。王绅说:“河道总督与九卿意见不同,强使统一将有害事体,事权归一,功才可成。”以此意上奏,其议乃定。升大理少卿。以刑狱事关人命,不可草率,每案反复评审,务必公正。晋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修筑河堤,升户部右侍郎。有盐商请借国库白银二万两,按息付利,王绅力排众议,坚持不许。奉使浙江祭夏禹王陵,事毕后,地方馈赠一介不受。又奉使遣送山东流民,车船准备齐备,无一人失所。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卒于京邸。
蒋 蔚 原名蒋万祀,睢州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授官吏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一次皇上召蒋蔚询问吏、户两部利弊,蒋蔚据实奏闻,且一一剖析,对答如流,大受雍正皇帝赞许。不久山东学政因失职被罢免,诏蒋蔚接任,当即有人反对说,学政一职非翰林出身者不得充任,是本朝的惯例,蒋蔚没有做过翰林官,不能当山东学政。哪知道雍正当天即授蒋蔚翰林院检讨,反对者见皇上如此宠待,都很吃惊,不敢再说三道四。蒋蔚一连做了两任山东学政,深得山东读书人爱戴。继而又两任四川学政,充乡试会试同考官。英年卒于京师。归葬之日,家贫难以成行,得同僚及学生捐助才将其灵柩运回睢州安葬。
蒋曰纶 字金门,号霁园。清中叶睢州人。嘉庆皇帝有心大用,惜此时蒋曰纶年事已高。嘉庆八年(1803年)卒于工部侍郎任上。
蒋予蒲 字元庭,蒋曰纶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升内阁侍读学士,调通政司副使。北京郊区遭水灾,受命赈济灾民,由是深知民间疾苦,一连上六疏,详细陈述灾民苦状,疏本文字清新流畅,刻画动人,传诵一时。累官户部侍郎仓场总督。予蒲祖父辰祥,亦为翰林院庶吉士,故睢州旧有蒋氏父子祖孙“三代翰林”的美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