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不冷场-天河城

家乡区县: 广州市番禺区

在广州,天河城有好几处,我这里写的天河城,是天河区天河路的天河城。这个天河城比其他的地方的天河城要早,生意也要好。其他地方的天河城都是这个天河城的复制品,但是,跟母体比起来,其他地方的天河城还是不够强大,甚至逊色很多。毕其原因,是天河的天河城有不可比里的环境优势,离火车东站近,四周写字楼林立,附近城中村没有任何多余的房子闲置。交通的便利,居住人群的消费水平,天河城恰当的商业定位,使天河城的运作获得了成功。把天河城复制到白云区,复制到荔湾区,或者其他地方,营业收入都会直线下降,没有一个区域会比天河更好做生意。这是地理条件决定的,没有好的概念和模式可以改边。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现替代者。   

天河城不是一个城,它只是一个六层楼高的商场。最初认识天河城,完全不是它的商业氛围,而是它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商业追求的是利益,为了获得更大利益,商业会追求功利性十分强大的文化来做饵,引起目标对象的关注或想象。   圣诞节,或者其他的洋节日,天河城都不会放过做促销的机会。喜欢洋节日的,不是最有钱的,也不是最时尚的,是最敢花钱的一群年轻人。他们不怕做月光族,也不怕透支明天的财富,他们要的是快感,有了快感就去消费,越洋越好,这才能表现出他们的超凡脱俗,通过各种花销来证明他们不是守财奴,他们是潮流制造者。他们用他们的行为,填补着他们看不见的空虚。他们没有什么顾忌,道德、伦理、礼乐、勤俭,见鬼去吧,活着就是潇洒地活着。看着他们朝气蓬勃地进出天河城,这是一个意气风华的时代,也是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他们工作、他们消费,他们快乐,他们挣扎,这一切都似乎天经地义水到渠成。暗笑的窃喜的是商家,他们的发展需要这样一个忘乎所以大手大脚的群体。为了留住他们,商人们挖空心思,营造出节日气氛,尽量新鲜、高雅、浪漫。 如果你是一个流浪歌手,要在这节日里,在天河城与体育中心的人行隧道里立下脚,一边抒情一边想赚一把的话,这就太天真了。不是人们不喜欢艺术,而是商业在排斥这些自由的艺术。商业需要规矩,艺术需要自由。商业碰上艺术,艺术会让道给商业。在商业面前,艺术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商业喜欢包装的艺术,只有包装才是商业永恒的朋友。天河城不会错过任何一次包装机会。圣诞节,天河城广场上有鹿车。情人节,天河城广场有玫瑰。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的专题活动。天河城作为广州的商业地标之一,要让繁华不冷场,就得想方设法的折腾。

有的人喜欢折腾,只有不断地折腾才有发展的机会。

有的人不喜欢折腾,以为平静下来,才能获得心灵的安静与升华。   

广州不需要理想,城市也不需要理想,它需要的是规划。   

天河城不需要理想,只有一个商业目的。为了达到目的,所有的手段都可以上。从一楼到六楼,无论是爬楼梯,还是乘电梯,无论衣食住行,还是琴棋书画,还是声色光影,天河城都会让你感觉到一种创新。浏览社会的发展成果,商业展示是最直观有效地平台。逛一回天河城,年老的,会感觉年轻一点。年轻的,会感觉到疯狂。天河城有一种魔力,让进入的人兴奋,并为这种兴奋付出。   

我也曾为之兴奋。一次是在上午,立在门前候人。一漂亮的令旁人窒息的女孩从广场走过来,背上驮一书包,走到大门口,在椅子上坐下来,扳过包,就取出一本书来看。那份镇定和旁若无人的姿态,令周围的人都兴奋了。偷看的,直看的,装作若无其事的,还是赶路的,都会为这么一个女孩投之以关切。不知道她等谁,不知道这个世界谁还值得她等,两个愚蠢的问题会让人惊奇。而最后的答案却平淡无奇,或许是她累了,在这里看一会书,然后再启程。她去哪里,已经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天河城不缺美女。   

当夜幕降下,太阳无法留恋这城市精致的一天的时候,天河城广场的音乐却像温水一样漫溢出来,只揉得人心软软的,把这地上的灯光当一回月光。广场中央的喷泉已经停歇,但广场上还有一些人,在台阶上随意坐着的是朋友,在灯光昏黄处依偎着的是情侣。或走累了,在这里停脚休息。或者是特意在这个时候赶来,在柔和的音乐和暗淡的灯光里,拥抱一下,感受一下青春的美好。在他们看来,唯有这一刻真实。   

天河城看起来很平静,一堆建筑,并不高大挺拔。而运作者就耐不住寂寞,已经悄然在它门前规划高楼,一左一右,像卫兵一样。只有这样,每天一点变化,才能与时俱进。而周围的人已经习惯了变化,只有变化,才能营造出新的世界,只有变化,才能让焦躁化为平静。广州是一个喜欢变化的城市,天河城是一个追逐变化的猎人。广州会让人感到每一任领导都在为民办事,天河城会让时尚前沿的商品尽情呈现,令你在购物的时候忘记疯狂。   

我喜欢天河城那种商业味儿,但我会捂住我的钱包。

邢众鑫(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