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寨烧火龙

家乡区县: 梅州市丰顺县

丰顺埔寨火龙是中国广东省特具一格的汉族民俗文化艺术之花。埔寨火龙早在清乾隆年间,埔寨客家人民为庆丰收、迎新岁、风调雨顺、百业兴旺、五谷丰登,每逢元宵,当地乡民便会出钱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予烟架、禹门等多个火焰节目,于元宵之夜在“龙身岽”(地名)举行火龙烟花晚会,吸引前来观赏的四乡六里民众数以万计。火龙的制作工艺代代相传,不断地提高,从龙身七节、九节、逐步增至十一节、十三节、十五节,长度达四十多米;表演场面之壮观,惊险奇特,使观众经久难忘,赞口不绝。

埔寨火龙这个具有浓郁民间风情的汉族传统艺术,始於清乾隆六年(西元1740年),民间流传着很多神话和传说,最有名的有以下两种:

神话:相传在远古的时候,东海龙王的第21今孙子叫浊龙,被父派到南粤莲花山脉管辖赤岭(指现今埔寨一带)。浊龙上任后,胡作非为、鱼肉百姓,把这个地区搞得乌烟瘴气。群众忍无可忍,只好向老龙王告状,於是龙王命其小女清凤,佩上龙剑赶赶南粤。一日,清凤趁浊龙醉酒如泥时杀死了他,将其斩成龙头、龙颈、龙身、龙尾四段,然後带回斩下的龙头向父王禀报。留下其余三段,变成现今埔寨的“龙身”岽、揭阳的“龙尾”、揭西(与埔寨交界处)的龙颈。於是埔寨人民的祖先把这古老的汉族民间故事,巧妙地通过“烧火龙”的形式,作为闹元宵的文艺活动,代代相传。

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丰顺地方来了条火龙,混身喷火,兴妖作怪,从此,土地干裂,禾苗枯死,农民心焦如焚。这时,一对年轻夫妻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凿山引水。然而,水通了,火龙又来了,它张开血口,喷出烈火,烧死年轻夫妇,烤干了水的源头。年轻夫妇留下男孩张共,继承父志,到峨眉山求仙学法。三年后归来,与恶龙苦战三天三夜,用神火将恶龙烧死在洞里,他自己也力竭身亡。从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人民为纪念张共,庆祝丰收,每年元宵之夜要举行烧龙活动。年复一年,形成风俗。

“火龙”的制作方法,起初是用竹篾做成龙的躯体,再裱上白纸,涂上颜色, 就成一条简单的龙的形象,再用硫磺、白硝、木炭制成的火药,做成“土火箭”,还有吐珠、转花、大犁等不同式样的烟花,安装在龙的全身。到了元宵晚上,外地的观光客和方圆几十里群众,从四面八方拥到这裏来,观看烧火龙这个精彩表演。真是“万民同乐城不夜,银花溢彩景长春”的情景。

“烧火龙”经过几百年来艺人不断的研究改进,如今火龙由原来丈把长,发展到30多米长;烟架也由原来五、七架,发展到多的有13架,高达15米,特别是“禹门”,已失传了60多年,重新挖掘出来,进行艺术加工,为发展民间艺术,作出了新的奉献,制作工艺也进一步提高。

八十年代期间,“巨型火龙”曾先後到梅州、广州、深圳、肇庆、漳州、福州等地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且多次由中央电台台,广东电视台拍摄实况播放。而前几年来更曾受台湾邀请,到台湾进行表演,利于促进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丰顺埔寨火龙现已闻名全国,甚至于全世界。1992年元宵节,在深圳香蜜湖烧“火龙”、“烟架”、“禹门”,观众数万,盛况空前,全场喝彩。一位来自黑龙江省的观众说;“全国各式各样龙的表演我绝太多数都看过,今天才看到表演火龙,真是一次大饱眼福。表演者上百个,勇士赤膊上阵操作,奇丽辉煌,光彩夺目的火光中表现得勇敢强捍,场面壮观惊险,表演独特,真了不起啊”。他还请艺人介绍制作火龙的过程。

为结合庆典活动,在表演各项节目前,先燃放“彩门”,这又是艺人的重要创新之一。彩门上有龙、风、大红灯、横额、对联(这些东西在燃放时才精彩出现)燃放时,首先来一个“老鼠游梁”(是用火箭制成的),它由主席台点燃後,飞速向前射中彩门上的导火线,顿时,彩门上放出豔丽的火花,龙、风腾舞。接著是红灯、横额,对联,伴随著五彩珠灯,徐徐飘落,一个个金光大字显眼注目。

罗志娟(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