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人在浙江之一----现在版范蠡,儒商王友鹏

家乡区县: 湖北省云梦县

      我们湖北云梦人在浙江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有了一席之地,就像当年楚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后游齐国,称鸱夷子皮,到陶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15年前,云梦人王友鹏只身闯入柯桥,从肩扛布匹,小打小闹的小商贩做起,到今天,他已拥有占地23亩厂房和价值近千万元的数家古玩店,他的身上体现了范蠡的聪慧和闯劲。
  从行商到坐商
  1995年,20出头的王友鹏告别湖北老家,只身来到柯桥,看到满世界花花绿绿的布匹,他就想到当年全国有名的小商品市场——汉正街,那里也许正需要这样的布匹。于是,他掏出身上全部的钱,用2000多元买了4匹布,又扛着布匹挤上了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一路上,他忍饥挨饿,舍不得花一分钱。布到汉正街后,销路出奇的好,不到两天就全部售完了。赚了400元钱。接着他又连夜赶回柯桥,由于资金有限,他只能买4匹布,然后挤上长途车……
  就这样,他从柯桥到汉正街,又从汉正街返回柯桥,穿梭往返,来回奔波,辛苦干了两年,稍有了一点积蓄,他又在轻纺城北3区租了一个小店面,开始扎根轻纺城,从原来不停奔波的行商转身成了坐商。由于他的勤奋和智慧,生意红火,渐渐成了轻纺市场中的一个名气不小的经营户。
  从经商到办厂
  1998年,王友鹏在卖布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叫“摇粒绒”的针织面料,市场需求量很大,前景很是看好,他凭着天赋的市场敏感性和超前的创新意识,在安昌乡下办起了家庭工厂,专门生产“摇粒绒”面料。2000年,他将“摇粒绒”生产企业移到当时“摇粒绒”生产的集聚基地东浦,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且产销两旺,一年交税就达70万元。2003年,王友鹏又在马鞍镇国庆村置地23亩,建起标准厂房,打出绍兴楚盛纤纺有限公司的牌子,专业生产摇粒绒面料和家纺产品,目前已能生产毛毯、被套、床罩、枕套等20多个床上用品。他还通过电子商务扩大销路。投资10万元加入阿里巴巴国际网站,目前网络销售使他得心应手,公司30%的业务来自网上交易。如今,楚盛公司成了绍兴“摇粒绒”面料和家纺产品数一数二的企业。
  一次捡漏,成了古玩商
  2004年,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机会,王友鹏在北京农村意外地发现3只大酒坛,这些酒坛造型独特,白底黑花,坛身上文字记载是典型的宋代磁州窑的酒坛。由于他平时喜欢研究楚文化,对北方各种古代窑口有所研究,所以他认定这是老的货色,就以3万元的价格买了下来。几个月后,一个古玩商看到这3个酒坛爱不释手,出价27万元买走。初次捡漏的成功,使他信心倍增,一发不可收,并因此迷上了古玩。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多次去河北、河南偏僻农村地区寻宝,只要见到磁州窑口的宋代酒坛,他就统统吃进。同时他也大量收购湖北楚文化的古董,如湖北孝感马口窑的古董。记者在他的库房里,见到了满满一间的磁州窑酒坛。他的收藏着实让记者目不暇接,吃惊不小,也着实佩服他的见识和胆略。
  弘扬荆楚的文化 做绍兴古玩行业龙头
  2008年5月,王友鹏投资800万元,在柯桥国贸中心开出拥有4个门面的大型古玩行,名叫楚盛堂,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堂内分瓷器、玉器、青铜、古家具、杂件、化石等多个展区。这是柯桥首个大型古玩行。2010年4月,王友鹏在绍兴的范蠡广场蠡园又开了一家“五湖楼”,相当于成立了一家古玩博物馆。因此他将以此为新起点,认真从事中华5000年文明见证物的收藏与交流,使楚越文化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交流和传播。王友鹏说,新店开张后欢迎广大市民来参观、欣赏、购买古玩,让蠡园的人气商气尽快旺起来。走进这里,犹如进入古代艺术的殿堂。王友鹏说不但要把场面做大,且也要充实头脑中的古玩知识。现在,他只要一有出差的机会,就一定会去当地的博物馆参观学习,古玩市场是他必逛的地方。他还会买来各种古玩鉴定的书籍,认真阅读,增长知识。如今,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群古玩爱好者,他想在柯桥创建一个古玩收藏者协会。为弘扬我们荆楚的文化和绍兴收藏业的兴起出一份力。

wusiqi36(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