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胜地

家乡区县: 福建省长汀县

福建省龙岩市龙崆洞风景名胜区,地处武夷山脉南段,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境内,距龙岩市区48公里,距漳平市区26公里。是福建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群山环抱,流水淙淙,景色秀丽,风物宜人,有着丰富的山林景观和复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风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其核心景点龙崆洞,形成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是海洋经三次地壳运动和间歇演变而成,为现已探明的我国特大溶洞之一。洞内空间宏敞,有8个大厅,16个支洞,二千余米游程,5.4万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层,层层叠叠,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游于洞中,如身处迷宫。奇异绚丽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灰石华物发育完整,石幔、石花、云盆比比皆是,更有不可多得的洞中暗河,时隐时现,时聚时散,为这座唐代已被发现的古洞增添了许多幽趣。洞口地处山坳,四周山石嶙峋,林木茂密,时至秋日枫林尽染,色可红天,十分壮观。有山涧从洞口潺潺流过,有“龙蛋”、“龙井”、“龙爪瀑”、“睡狮岩”、“万竹园”、“古树林”、“龙康村”等极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点缀,形成一个独特的原野型溶洞山林风景区。
旅游提示
龙硿洞旅游贴士
景区冬暖夏凉,一年四季皆适宜旅游,是中外游客向往的休假、旅游、避暑的好去处。
特色看点
龙硿洞生态景观资源
龙岩龙硿洞景区具有良好的溶洞地貌景观,其民间观赏游览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社会影响,除此
之外,龙硿洞景区溶洞周边地区的植被状况良好,具备良好的生态旅游基础。其地下河蜿蜒曲折,水质清澈。风景区所在地森林茂密、四季常青、风光秀丽、怪石遍
布,林木茂密,古树参天。其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竹林等,具有良好的植被景观资源。青山绿水奇崖幽洞共同构成了龙硿洞景区良好的区域生
态旅游环境。龙硿洞优美的生态条件,造就了其优越的生态环境,经北京林业大学测定,龙硿洞景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在62~69万个/cm3左右,是龙岩市区
空气负离子浓度的132.6倍(龙岩市中心广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为5300个/cm3),其空气正负离子之比在1.161~1.444之间(比值在
1.25左右时,空气质量最好),表明,龙硿洞景区的园区环境质量良好,给人体的舒适度很高。
风俗节庆
龙岩《采茶灯》又名《采茶扑蝶》,明清年间采茶灯就盛行于龙岩赤尾山(今龙岩新罗区苏权美山村)。《采茶灯》古老程式由广东传入,距今约二百六十多年左右。
采茶灯舞以“采茶”和扑蝶为基调,基本舞步风格独特,其步伐轻盈、细碎、身体挺拔。采茶灯的舞蹈,以穿插变队形为主,一般有几十种花式。采茶灯的音乐采用宫廷流落民间的古典和当地的民间小调,音乐曲调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并配以戏文和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唱词,边舞边唱。队伍组成人员有茶公(穿汉衣、扎腰中。执大蒲扇)、茶婆(梳银宝头、穿蓝色宽锦边襟衣和罗裙、腰扎绸带、系花围裙、执麦秆扇)和采茶姑:8人(额佩凤珠翠屏、头梳燕尾髻、穿大红彩莲衣、细腰扎绸带、一手执摺扇、一手提花篮灯)、武小生,男小丑(一手执黑摺扇、一手提灯笼或马灯),他们边舞边演,穿插道白或演唱。《采茶灯》舞蹈曾风靡大江南北,是福建民间舞蹈中的一朵奇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此舞曲收入文本。
目的地概况
文化
龙硿洞历史文化
新罗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里林木葱葱,山青水秀,满目所及都是绿色,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人文景观奇特,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有以“北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国家自然保护区梅花山为主要区域的龙岩国家森林公园;有被誉为华东第一洞的国家4A级旅游区——龙崆洞;有惟妙惟肖、世上罕见的江山“睡美人”大峡谷景区;有集农业观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云顶茶园度假村;有云遮雾绕、宛如仙境的全省高山丛林寺观之最的佛教胜地天宫山。
新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罗改区前叫龙岩(县级市)。龙岩与“龙”有着不解之缘,古人将龙的图腾崇拜带到这里,把新发现的风景溶洞称为龙岩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龙岩洞”而得名。人们有理由推测,这里是中国南方龙文化的起源,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上,属“龙”的地级市中仅龙岩一个。在我区,还有一批以“龙”命名的景点与地名,如:龙门塔、龙硿洞、龙岩洞、龙津河、龙井瀑布、龙峰阁、龙池书院等等。新罗又是河洛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融合地,民俗文化丰富。有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收录的中国民歌“龙岩采茶灯”、有优秀民族文化遗产龙岩山歌、龙岩静板,还有富有地方特色的东肖文化庙会、江山郭公文化节和适中盂兰盆盛会。此外,新罗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有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司令部旧址等众多革命遗址。
历史
龙硿洞史实记载
龙岩洞位于龙岩城南翠屏山麓,龙岩县名因此洞而得名。
《龙岩县志》记载,这里除大小两个龙洞以外,还有庙宇、凉亭、学堂等的建筑。大洞深邃如大客堂,顶底平,可以坐200人;洞顶有青白色的小龙,不可胜数。洞的右壁是一片黄色鳞甲,恍若真龙,头角不露。左边一条青龙附壁蜿蜒而上,口颊之间有一泉洞,水滴如珠。小洞在大洞左,旁有“白鼻岩”和“马岩岭”栩栩如生的石猕猴。民间传说龙岩洞深若迷宫,其中还有十八洞,可通往雁石、漳平。
明代王源在修复龙岩洞庙时说:“物之兴废,各有其时,此庙既为一邑之宏伟壮丽,若听其荒墟,是邑名之所取诬矣。”山坳间还有一股潺潺清泉,循山腋至庙右,停溜一泓,号为“龙湫”。庙的下方还有一口清池,池水凝莹倒影,游鱼历历可数。天晴欲曙时,站在浑然天成的奇石之上,遥望龙岩的城廓山川,一派辽阔壮观的景象。
“文革”时期,龙岩洞遭破坏,正着手拯救、保护这一景观。

zhangzhihua(2014-10-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