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
周宁县
周宁县
周宁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峰峦起伏、山陡谷深、溪谷错综。境内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最高点龙岗头,海拔1506米;最低点街头亭,海拔仅65米;县城所在地狮城镇海拔880米。千米以上的高峰282座,县城海拔880米,居福建省之首。
鹫峰山脉的主体部分在境内连绵起伏,形成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貌、海拔500米以上至800米的低山地貌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貌。周宁东南部县境距海岸74公里。
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三大类型,中山占全县土地面积的61%,是用材林和单季稻、牧、茶区;低山占26.7%,是水源涵养林和粮、茶区;丘陵地占12.3%,是双季稻和主要经济作物区。
境内水系发达,天然落差大,水电资源可开发利用大约37万千瓦。
气候
周宁县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量充沛。2010年平均气温15.5℃,极端最高气温32.9℃,极端最低气温-5.2℃,年降水量2130.7毫米,降雨天数192天,日照时数1617小时。海拔落差,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夏无酷暑,盛夏季节平均气温7月份24.3℃、8月份23.0℃、9月份22.0℃,有“天然空调城”之美称。
其背山面海的地理位置影响着气候。周宁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受大陆性气候影响较显著夏季却受海洋性气候影响。
光能资源因光温配合较好,日照虽比低海拔市县少,但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的4至10月也是该县日照最充足,每月日照时数多在120小时以上,较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成熟。由于山地漫射光的增多,又有利于高素质茶叶的形成。周宁县的光能资源利用率还很低,有待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地形复杂,海拔垂直差异大,热量资源也分布悬殊,权成立体农业气候。海拔400米以下地区的气候相似中亚热带型,可种植双季稻及亚热带果树和其它经济作物。尤其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地区,无霜期长,越冬条件好,是周宁县热量资源最佳地。海拔400至850米的高丘、低山地区,热量相似于北亚热带,可种植较耐寒的亚热带果树及高素质茶叶。85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热量条件类似南温带,为避暑山庄建设,科技楼、作家屋等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气候资源。
周宁县雨量充沛,水份资源充足,农作物生长季(气温大于10℃以上)平均雨量达1300至1600毫米,这对亚热带农作物的水份供应是有余的,所以干旱现象少。不过梅雨季和台风雷雨季的暴雨,易造成周宁县的洪涝灾害,须做好防范工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